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Z集团是一家以粮食生产为主导的大型企业集团。该集团以消费者为导向,通过对原料获取、物流加工、产品营销等关键环节的有效管控,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贯通,形成安全、营养、健康的食品供应全过程。该集团从选种/选地,到种植/养殖等环节严格把控,宏观调控产品结构;通过技术研发和创新,实现对产品品质的全程控制,向消费者提供更多健康、营养的食品。现在,Z集团公司依托“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已成长为国内最大的粮油食品企业。

(1)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该模式对增强Z集团公司竞争优势的意义。

材料二   近年来,“谁来做农民”的话题,引起了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关注与热议。有全国人大代表指出,一些地区已经形成了农村农业劳动力断代的问题,据2017年国家发布的《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留在乡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人员中,5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到33.6%,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8.3%。由此可见,乡村年富力强的年轻人多数成为农业转移人口,而留在乡村的人口整体年龄偏大。

造成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断代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农业比较效益较低,我国农业人均耕地面积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加之劳动生产率较低,从而导致农户平均年收入很少,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会进城务工以增加收入。二是农业劳动强度大。尽管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很快,但新增的农业机械主要集中在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等相对少数的新型农业经营实体手中。大多数种地农民,因为资金困难,很少购买机械设备,种地仍然靠手工操作。此外,农业风险大。农业抗灾能力弱,气候灾害频发,造成不小的损失;市场风险更是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同时,当今时代,农民的权利和地位还未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不愿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也是一些80、90后农村青年的想法。

(2)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破解农村劳动力“断代”问题。
22-23高三上·四川德阳·阶段练习
知识点:集体经济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宏观调控的手段构建新发展格局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全产业链”是指由田间到餐桌所涵盖的种植与采购、贸易/物流、食品原料/饲料原料及生化、养殖与屠宰、食品加工、分销/物流、品牌推广、食品销售等多个环节构成的完整的产业链系统。作为我国农业产业化的领军企业,Z集团公司运用“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打造成国内最大的粮油食品企业。在上游,该集团从选种/选地,到种植/养殖等环节严格把控,宏观调控产品结构;在加工环节,该集团将实现对产品品质的全程控制,确保食品安全;在下游,该集团将通过技术研发和创新,向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健康、营养的食品。拥有核心竞争优势的企业,必将基业常青。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给z集团公司带来的竞争优势。

材料二   1996年,澳大利亚发布《联邦竞争中性政策声明》,对竞争中性的定义是“政府把控的商业活动不得因其公有的所有权地位而享有私营部门竞争者所不能享有的竞争优势”,其核心内容是将国有企业作为一般企业对待。此后“竞争中性”逐渐被世界主要国家所接受,成为国际通行的一项重要准则。

近年来,竞争中性原则被引入中国并逐渐引起政府的重视。2017年1月,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提出,实行竞争中性制度,要充分尊重市场,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把竞争政策贯穿经济发展的全过程。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竞争中性原则”:按照竞争中性原则,在要素获取、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方面,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和大中型企业一视同仁。


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说明实行“竞争中性原则”对推动市场竞争的重要作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下沉市场,指的是三线以下城市、县镇与农村地区的市场。下沉市场覆盖着将近95%的土地面积和近10亿的人口。随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近几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快速增长,但下沉市场缺乏优质产品,居民需求远未被满足,消费潜力不容小觑。下沉市场有自己的特点:一是下沉市场是“熟人社会”,和一二线大城市的商业环境完全不同,人们购买商品往往是口口相传;二是下沉市场广大客户收入水平远远低于一二线城市,且消费观点更加保守,价格属性在消费决策中占居重要地位;三是下沉市场的居民闲暇时间多,有着和大城市完全不同的节奏,这对商家而言,也是个不错的市场机会。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企业如何在下沉市场发展自己满足消费者需求。

材料二   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农业组织形式,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具体农场。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并再次强调要坚持家庭经营基础地位,突出培育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近年来,我国家庭农场发展迅速,数量已经超过87.7万户,据2019年农业农村部信息:我国家庭农场大多由小农户升级而来,经营规模在20~200亩之间;家庭农场主要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种养结合,其中种植业农场有56.1%采用了喷灌技术,养殖业农场有近80%进行了粪便资源化、综合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在不少家庭农场中,父辈负责生产、子女负责营销,经营的农产品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品牌;全国有36.9%的家庭农场加入了农民合作社,参与和分享农机、良种、技术、订单等服务。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经济知识,说明发展家庭农场对于激发乡村经济活力的积极作用。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