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4 组卷65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综合施策   科学治理

改革开放初期的厦门,无序开发使生态遭到破坏、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百姓反映强烈。为回应百姓牵挂的贫笛湖污染问题,厦门坚持以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20字方针为指导,以贫笛湖综合治理为引领,久久为功、持续发力。针对被污染破坏的生态环境及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调动公众共同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实行源头控制、中间减排、末端治理,坚持陆海统筹、河海联动,注重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重点攻坚与协同治理相协调、改善人居环境和发展新质经济相统一,促进“山、海、产、城、人”相融共生,探索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新路径。

今天的厦门,不仅以“国际花园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等众多美誉而著称,还在数字经济、旅游业和文化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说明厦门是如何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中国新路径的。

◆集中管辖依法治理

202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最高人民法院按照《意见》的要求,指导各地法院积极推进环境资源案件集中管辖改革,探索以流域、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及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等生态功能区为单位的案件集中管辖机制;制定、修订环境资源司法解释,发布加强和创新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及其指导性案例,指导各级法院全面准确适用法律。各地管辖法院探索设立跨市域、全流域的专门化环境资源审判机构,推进涉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审判职能“三合一”,促进惩治犯罪、赔偿损失和修复环境协调统一,较大幅度提升了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的现代化水平,有力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的热切期许。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谈谈人民法院对环境资源案件集中管辖的意义。
2024·山东济宁·二模
知识点: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的原理及方法论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要求推进公正司法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于2024年1月11日发布。《意见》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美丽中国·安徽实践】

安徽省亳州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让全市人民共享自然之美、生态之美、生活之美。

亳州市生态环境局将持续深入加快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改,狠抓中央和省级层面问题整改,提高畜禽粪污、大气污染典型问题整改标准,将以更大力度减污,完成374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以更实举措降碳,争创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省级示范项目、示范基地,绿色建筑开工比例保持100%。亳州市生态环境局将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实施“互联网+生态环境保护”智慧监管模式,融合生态环境保护现有信息化平台,打通各类生态环境数据链,强化企业治污设施非现场智慧监管,实时监控各类污染源治污情况,实现精准管控,减少现场执法监管频次,做到无事不扰、有事必应。

(1)结合材料,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说明安徽亳州应如何让全市人民共享自然之美、生态之美、生活之美。

【美丽中国·厦门画卷】

厦门筼筜湖位于厦门岛西部,因被人工筑堤造地演变而来。上世纪70年代,由于数十万居民的生活污水,以及工厂的废水直接排放入湖,筼筜湖生态环境迅速恶化,变成“臭水湖”。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期间,创造性提出“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的“20字方针”,这“20字方针”集中体现了陆海统筹、“一湾一策”、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的系统治理观,既切中厦门市客观实际,又具有强烈的问题导向和针对性。在该方针的指引下,厦门市逐步探索出一条协同推进“海域、流域、全域”生态保护修复、陆海统筹改善海域生态环境的有效实践路径。

(2)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中“科学思维的特征”的知识,说明贫雪湖治理是如何坚持科学思维的。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