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5 组卷27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由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于2024年1月1日正式实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强调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和爱国主义精神阐释,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各地各有关部门充分利用各类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和平台载体,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走深走实、入脑入心。加强对红色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建好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群众身边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堂。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和其他重要纪念日举行隆重纪念活动,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组织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增进人们的家国情怀,爱国主义教育取得显著成效,为专门立法提供了宝贵经验借鉴。近年来,我国颁布、修订了多部爱国主义相关法律,如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2015年颁布)、国歌法(2017年颁布)、英雄烈士保护法(2018年颁布)、国旗法(2020年修订)等,为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制定提供了立法基础。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回答,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如何推进科学立法的。
(2)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障。试运用文化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024·湖南益阳·三模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爱国主义推进科学立法的要求综合探究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对爱国主义教育立法工作作出重要部署,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取得显著成效。

2022年7月,根据党中央批准的立法工作安排,中央宣传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共同牵头启动爱国主义教育法起草工作。立法过程中,法工委经与中央宣传部反复研究修改形成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后,征求了36家中央有关部门、部分省级人大常委会和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意见。很多普通民众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提出了多方面的意见建议,某地中学一名高二学生十分关注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更好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建议立法设立专门条款,加强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在此次基层立法联系点开展的意见征询会上,该地中学共5名学生提出了12条意见建议,直达全国人大常委会,为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的制定、修改、完善提供重要参考。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于2023年10月24日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是落实宪法关于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等规定的重要举措;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专门立法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向来重视爱国主义这一课。无论是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还是大学教育、职业教育,都对“爱国主义”这一核心内容提出了针对性要求。将爱国主义教育写入法律、形成制度,守护其薪火相传、弘扬光大,正当其时。

目前,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制度分散于近200部法律法规和近40部党内法规中,呈现出一定的碎片化。在大量立法经验之上,以一部总则性、综合性、基础性的法律将爱国教育纳入法治轨道,发挥法治科学、长效、规范的优势,推动形成配套成龙的爱国教育法治体系,对提升爱国教育实效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

材料二   202310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爱国主义教育法》。《爱国主义教育法》202411日起生效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健全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各方参与、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根据爱国主义教育法,在每年1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国家和社会各方面举行多种形式的庆祝活动,集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网络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爱国主义教育法明确了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责任义务。学校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办好、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爱国主义教育法对利用红色资源、文物古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各类文化场馆等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作出明确规定。

(1)结合材料一,运用系统优化的哲学原理,分析《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制定可以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说明《爱国主义教育法》对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原因。
(3)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推动和保障爱国主义教育的?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该法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材料一  爱国主义自古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是中华儿女最自然、最朴素的情感。《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旨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为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供坚实法治保障,激发全体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凝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材料二  如何把爱国主义教育更加科学合理、规范有效地融入法律制度中,如何把爱国主义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实际行动,人民群众无疑是最有发言权的。全国人大常委会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采取各种形式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来自一线的群众智慧、基层办法如源头活水般喷涌而出,源源不断地汇聚至国家立法机关,为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的制定、修改和完善提供了重要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实施将汇聚起无数个实干、追梦、奋斗的你和我,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前行。

材料三  国家已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并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各类学科中;应当针对各年龄段学生特点,确定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内容,采取丰富适宜的教学方式,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系统性和亲和力;应当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把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学校各类主题活动。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新时代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知识,说明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制定和实施是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