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9 组卷5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经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于2024年1月1日生效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涵盖思想政治、历史文化、国家象征标志、祖国壮美河山和历史文化遗产、宪法和法律、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和国防、英烈和模范人物事迹等方面。在规定面向全体公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突出学校对青少年和儿童的教育,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办好、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各年龄段学生特点,确定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内容;把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各类主题活动等。

材料二无数英雄模范用炽热的报国志和爱国情谱写了中华民族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雷锋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克己奉公、舍己为人,用行动铸就了雷锋精神的核心和精髓。被称为“科研疯子”“拼命黄郎”的黄大年不断求索、刻苦钻研,几十年如一日立足岗位敬业奉献。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有不忘初心、勇担扶贫大任,奋斗在脱贫战场,把最美的韶华留给大山的驻村书记黄文秀;有成就学生、擎起教育大旗,改变山区女童命运的“燃灯校长”张桂梅。以杨利伟、景海鹏为代表的航天人,发扬载人航天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阐释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法进校园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从英雄模范中汲取精神力量,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2024·全国·模拟预测
知识点: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

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2023年10月24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以下是部分条文。

第三条   爱国主义教育应当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以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为着力点,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鲜明主题。

第六条   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团结奋斗的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生动实践;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五)国旗、国歌、国徽等国家象征和标志;

(六)祖国的壮美河山和历史文化遗产;

(七)宪法和法律,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和国防等方面的意识和观念;

(八)英雄烈士和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及体现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

(1)《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指出,爱国主义教育应当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与法治知识,对此加以阐释。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中,爱国主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近代以来,爱国主义精神激励无数优秀中华儿女为救亡图存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以前所未有的爱国热情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和深刻的社会变革。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并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我国第一部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出台与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说明出台与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重要意义。

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奋勇直前。作为爱国主义教育法的重要对象和践行主体,新时代青年必须深入学习爱国主义教育法,体悟法治力量,从“知、学、行”三重维度自觉践行爱国主义教育法,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

(3)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以“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为主题撰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下称《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涵盖思想政治、历史文化、国家象征标志、祖国壮美河山和历史文化遗产、宪法和法律、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和国防、英烈和模范人物事迹等方面。在规定面向全体公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突出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和儿童的教育,并对公职人员、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村居民、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等不同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分别作出相应规定。

《爱国主义教育法》是我国第一部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法律,为全面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根本行为规范和有力法治保障。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对构建法治中国的意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