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8
探究与分享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绿色发展理念,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中国贡献。中国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未来,中国也将积极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方案和行动,推动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

2016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巴黎协定》的决定,积极以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多边进程。

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结合材料,分析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中的角色变化。
24-25高二上·全国·课堂例题
知识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意义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材料一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为实现这一目标,要加强党中央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全国一盘棋。要健全法律法规,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影响力的保障“双碳”目标实现的法律体系。地方各级政府要以严格、公正、精准、高效的执法保障“双碳”目标的实现。要加强有关“双碳”目标的法治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全社会逐步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和消费的风气。


(1)结合材料一,说明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以上各项要求的《政治与法治》依据。

材料二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始终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首批缔约国。中国将继续保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以更大的决心和更大的力度,坚定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切实提升气候治理能力,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同时中国将与各国一道,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2)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结合材料二,运用“世界多极化”的知识进行说明。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态环境,攸关人类存续;生态文明,攸关人类发展。这是摆上“世界桌”的紧迫课题:如何完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如何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如何定位生态文明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面对这些激荡全球的时代之问,中国作出了历史性回答——2020年,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世界庄严承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他并倡议,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

2021年9月举行的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视频发言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完善全球环境治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2021年10月11日至15日,联合国在云南昆明首次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召开全球性会议——《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第一阶段会议。习近平主席12日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贡献中国方案,展现大国担当。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中国不断深化对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不断开创生态文明的新境界,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进行了深入探索,作出重大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知识,请分析为什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能指引中国不断开创生态文明的新境界,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作出重大贡献?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