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6-2022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


材料二   随着“ChatGPT”聊天机器人的火速出圈,人工智能再次映入大众眼帘,成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焦点。近年来,我国在智能芯片、核心算法、智能终端和应用等关键领域均实现了重大突破。但我国智能制造进一步发展仍面临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智能制造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存在缺失,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许多中小企业仍处于数字化转型的起步阶段。在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成为两会代表委员们的热议话题之一,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AI的影响绝不仅仅在科技领域本身,可能还涉及在其他领域的赋能应用。希望人工智能能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同时,他也希望从事人工智能研究、转化的大学、科研院所、企业为推动人工智能发展、为国际社会作出中国贡献。


(1)解读材料一所包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如何进一步推进我国智能控制行业的发展。
22-23高三下·全国·阶段练习
知识点: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基于国内外形势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某班同学以“如何畅通国内大循环”为议题开展了探究活动,以下是他们搜集的部分材料:

材料一   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要求着力打通国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满足国内需求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拥有全球最大人口规模,最大中等收入阶层规模的市场。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60%左右,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全面促进消费,注重需求侧管理,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材料二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某省国企聚焦“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推进省属国有资本向高端装备、新材料、新一代半导体、人工智能及工业互联网等领域集聚,推进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聚焦“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重点突破新材料、新型显示器件、芯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进一步提升本省国企的竞争力、创新力。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1)为什么扩大内需能够助力畅通国内大循环?
(2)畅通国内大循环,为什么需要国企发挥主力军作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工智能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产生了重要影响。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人工智能正式上升成为国家战略。
材料一       目前,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创新不断加快,在计算机视觉和智能语音等应用层专利数量快速增长,在语音识别、机器视觉、机器翻译领域的发展全球领先,催生出一大批创新创业型企业。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应用模式不断丰富,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医疗、机器人、电子商务等各行各业的结合,在将人类从流水线上解放出来的同时,也将进一步促进各领域产业的蓬勃发展。业内普遍认为,作为接棒互联网的下一个产业发展浪潮,人工智能大有可为。
材料二       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在迎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科学》杂志预测,到2045年,全球平均会有一半的劳动岗位将会被人工智能技术替代,而在中国,这个数字可能达到77%。同时,我国人工智能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缺少重大原创成果,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以及关键设备、高端芯片、元器件、软件与接口方面差距较大;科研机构和企业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圈和产业链,缺乏系统的超前研发布局;人工智能尖端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设、施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亟待完善。
(1)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谈谈该如何应对我国人工智能发展面临的挑战。
(2)结合材料,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分析说明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是如何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