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河哈尼梯田是以哈尼人为主的当地人民利用“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自然条件,历时1300多年,一锄一篓、一犁一耙,以双手为刻刀,结合山势地形变化,坡缓地大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最后创造出的“森林一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千年农耕文明奇观,被誉为“真正的大地雕塑”。2013年,红河哈尼梯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今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继续书写着传奇故事。利用森林、村寨、梯田、水系等自然要素特点,将农耕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紧密结合。通过传统村落保护和耕田、插秧、捉鱼、收割等活态文化体验活动发展乡村旅游;推广“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使传统农业单一的水稻收益转变为“水稻(红米)+梯田鱼及泥鳅+梯田鸭及鸭蛋”的综合收益。千年红河哈尼梯田更好地“活”在了当下。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的相关知识,分析千年红河哈尼梯田为什么能够更好地“活”在了当下。
23-24高二上·云南文山·阶段练习
知识点: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及其方法论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6月22日,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历经13年“申遗”成功。哈尼梯田,是哈尼族在海拔2000多千米的山坡地上自然耕种的一种梯田文化,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自然景观和人文相结合,是中国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是第一个以民族名称命名的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是继丽江古城、“三江并流”、石林喀斯特地貌、澄江帽天山之后的云南省第五项“世界遗产”。 经过千百年的生产实践,这里形成了以山顶的森林、山间的河流、山腰的村寨和山下的梯田四素同构的独特景观。哈尼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具有令世人震撼的历史、科学、美学和实用价值。红河哈尼梯田,是申报地民族发展的历史见证,是活的文化生态系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是属于中国的,而且是属于世界的,应该得到世界的珍惜和保护。
哈尼梯田申遗成功后,前来旅游的中外游客激增,年游客量达百万人次。 栉风沐雨千余载的“大地雕刻”,这一珍藏于群山深处的古老山地农耕文明的活化石,这片秘境仙境,可否经受滚滚人流和巨大利益考验,能躲过动机复杂的破坏性建设和游客纷至沓来的旅游压力吗?以前菲律宾就有梯田被列入世界遗产,然而因为没有重视保护而引起梯田垮塌,最后被联合国下发警告通知。如何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人认为:要积极开发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生活,开发是最好的保护。有人则认为: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一旦破坏就难以恢复,因此要保护梯田文化,保持原生态。
(1)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哪些道理?
(2)你是赞成还是反对对文化遗产的开发?请用《生活与哲学》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3)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谈谈菲律宾的教训,对我们在处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问题有何启示?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