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6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实现了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

材料一   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市委领导下,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探索恢复性生态司法模式,绘就生态文明实践路径。设立生态环境审判庭,审结大量涉生态环境案件,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创新宣传手段,对环境造成重大污染和破坏的案件开展庭审直播和公开宣判活动,发布生态环境审判典型案例,与农林水利部门共建共享生态审判碳汇教育实践基地;主动与村委会、司法所进行联动,深化“委派+调解员+法官”调解模式,以务实行动守护好绿水青山、蓝天碧波。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分析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是如何以务实行动守护好绿水青山、蓝天碧波的。

材料二   从书写美丽中国画卷到推进全球生态治理,中国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使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走出了一条与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不同的现代化路径;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签署《关于建设绿色“一带一路”的谅解备忘录》,与有关国家及国际组织签署50多份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文件,呼吁提高国际法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坚持民主、平等、正义,用最严格的法治和制度来治理全球生态环境。从“美好愿景”到“生动实践”,中国的绿色发展之道正铺就一条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和谐共处、良性互动之路,擘画一幅人类文明美美与共的交往图景。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绿色发展之道对全球生态治理的贡献。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坚持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以伟大思想指引伟大实践,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开创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

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不断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习近平

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甲、乙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研究视角。

甲: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乙: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3)请你任选一个视角,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撰写一则小论文。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学科术语使用规范、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③严祭抄袭材料;④字数不少于150字。
2024·福建厦门·二模
知识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意义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推进全民守法的要求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4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意见》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对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路径、重点任务和重大政策都提出了细化方案。

材料一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抓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为导向的美丽中国建设新格局,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态根基。

——选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与社会》知识谈谈应如何更好地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

材料二   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发展绿色旅游。持续推进“光盘行动”,坚决制止餐饮浪费。鼓励绿色出行,推进城市绿道网络建设,深入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升垃圾分类管理水平,推进地级及以上城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全覆盖。构建绿色低碳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探索建立“碳普惠”等公众参与机制。

——选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

(2)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知识,分析说明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全民行动需要倡导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3)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请给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全民行动拟两条宣传标语。要求:①每条字数不超过25字;②学科术语使用准确;③逻辑清晰,表达连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从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入手,注重点面结合、标本兼治,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坚持转变观念、压实责任,不断增强全党全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实现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重大转变;紧跟时代、放眼世界,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实现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实现由实 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

材料二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湖南地处长江中游,坐拥“一湖四水”,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来湘考察时殷殷嘱托湖南“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展现新作为”。这些重要指示为湖南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相关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依托美丽中国建设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
(2)生态兴则湖南兴,生态美则湖南美。请你结合材料二并联系家乡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为“建设美丽湖南”建言献策。要求:①围绕主题,内在逻辑一致;②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③最少提出三条建议。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