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图表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17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是2015-2023年9月我国稻谷及大米进口数量及均价走势图

备注: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商品展望》指出,2023年全球大米价格较去年同期平均上涨28%,预计2024年将继续上涨6%。《全球商品展望》分析称,此次大米价格提高,主要原因包括极端天气厄尔尼诺的威胁,全球重要大米出口国采取贸易限制措施,以及大米生产、出口的地理与市场过于集中。

材料二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大米生产国,水稻产量常年稳定在2亿吨以上,占全球大米产量的28%左右,储备充足,消费相对稳定,自给率超过100%,在全球大米市场发挥着“压舱石”的作用。从用途来看,我国进口的大米主要是碎米,基本用于饲料加工,一小部分的食用大米也主要是用于品种调剂;从进口来看,我国大米进口来源地主要集中在越南、基国、巴基斯坦、柬埔寨、缅甸、印度等国家,为了确保大米进口稳定性,我国持续推进大米进口来源地多元化,提高全球大米议价能力,确保大米买得到、买得起、运得进。

确保粮食安全还须解决许多重大问题,这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明确要求。为了避免国际低价粮冲击国内市场,确保国内大米产业安全,多年来我国对大米进口实行配额管理,大米进口配额一直保持在532万吨,配额内进口关税低,配额外进口关税高,这相当于为国内大米市场建立起“防火墙”。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国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以国内供给的稳定性应对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

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解读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守好“米袋子”,确保粮食安全。
23-24高二下·河北·开学考试
知识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适度进口是我国新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内涵。近年来,我国立足国内,持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目标。但是,人多地少的现状决定了我国不可能完全实现粮食自给,还要充分利用全球资源。我国积极发展粮食国际贸易,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进口国,每年进口粮食超过1亿吨。

基于我国粮食国际竞争力弱,为了避免三大主粮进口过量冲击国内产业安全,我国对玉米、小麦和大米实行进口关税配额管理政策,就是将关税与配额结合起来实行进口限制的一种方法。对配额内进口的商品征收较低关税,配额外的进口商品征收较高关税。相当于为国内粮食市场竖起了一道“防火墙”,有效限制了主粮进口规模,保护三大主粮产业免受进口粮食冲击,从而保护了种粮农民积极性。因此粮食进口关税配额是粮食安全的重要防线。

当前,一些国家希望我国扩大粮食进口关税配额,国内一些人也表示赞同。对此,有专家认为一定要保持战略定力,不可轻易调整现有粮食进口配额政策。粮食关税不减让、配额不扩大,对稳定国内粮食生产至关重要。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全球化的知识,分析我国稳定粮食进口关税配额政策的合理性。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1年12月8日至1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当前,我国“十四五”开局良好,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压力。一是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投资增长乏力,内生动力不足;二是就业民生压力较大,疫情反复冲击旅游、餐饮、住宿、娱乐等线下消费;三是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压力增大,原材料价格高企等因素对中小企业经营的影响仍然存在。

2022年我年我国财政支出总规模比去年增加,重点加大对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确保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同时实行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达2.5万亿元,助力市场主体生机盎然

材料二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是重要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忽视和放松。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将保证粮食的稳定生产和有效供应作为治国安邦的重要任务。面对“谁来养活中国?”的世纪难题,1996年发布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白皮书,提出了“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基本方针。经过不懈努力和奋斗,我国在农业基础十分薄弱的基础上,依靠自身力量有效实现了粮食的基本自给。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在综合考虑国内外环境后,审时度势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

免于饥饿是人类最基本的人权,联合国致力于实现全球粮食安全,并将消除饥饿和实现粮食安全作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经过多年发展,我国不仅解决了长期困扰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而且实现了由“吃不饱”向“吃得饱”进而追求“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中国用全球9%的耕地养活了占全球近20%的人口,并积极参与全球消除饥饿行动和粮食贸易,不仅成功解决了14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1)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结合材料一,说明财政政策应如何助力我国经济发展稳中求进。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能用全球9%的耕地养活占全球近20%的人口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是重要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忽视和放松。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将保证粮食的稳定生产和有效供应作为治国安邦的重要任务。面对“谁来养活中国?”的世纪难题,1996年发布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白皮书,提出了“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基本方针。经过不懈努力和奋斗,我国在农业基础十分薄弱的基础上,依靠自身力量有效实现了粮食的基本自给。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在综合考虑国内外环境后,审时度势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

免于饥饿是人类最基本的人权,联合国致力于实现全球粮食安全,并将消除饥饿和实现粮食安全作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经过多年发展,我国不仅解决了长期困扰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而且实现了由“吃不饱”向“吃得饱”进而追求“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中国用全球9%的耕地养活了占全球近20%的人口,并积极参与全球消除饥饿行动和粮食贸易,不仅成功解决了14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能用全球9%的耕地养活占全球近20%的人口的原因。
(2)请就如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提两条建议。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