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1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版本”】

在《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发展方向、一般特征作过科学预测和设想。他们强调,《共产党宣言》蕴含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但不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具体结论和词句,敢于打破过去社会主义实践中僵化、过时的做法,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赋予科学社会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时代特色、实践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赓续了科学社会主义基因血脉,创造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的“中国版本”。

(1)结合材料,分析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版本”是如何做到“共性和个性统一”的。

【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

现代化的发展过程,正像马克思描述的那样,既带来乡村变为城市等客观条件的改变,也锻造出人的新品质,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创新形态、现代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不仅发掘出中华文明中那些跨越历史时空、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优秀传统,同时赋予中华文明以新的力量、新的观念,促进其现代转型、现代发展。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说明中华文明现代形态的文化价值。

【中华文明的跨越发展】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个结合”不是“拼盘”,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是深刻的“化学反应”,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马克思主义把先进思想理论带到中国,以真理之光激活中华文明基因,引领中国走进现代世界,推动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从民本到民主,从九州共贯到中华民族共同体,从万物并育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富民厚生到共同富裕,中华文明别开生面,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发展出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

(3)结合材料,运用联想思维的知识,说明中华文明为什么能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
23-24高三下·安徽·开学考试
知识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联想思维的含义与方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两个结合】

习近平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第二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党的理论的又一重大创新。

【相互成就】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不是拼盘,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是深刻的化学反应,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把先进的思想理论带到中国,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基因,引领中国走进现代世界,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显示出日益鲜明的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第二个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同时极大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丰富内涵。

(1)“‘结合’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阐述我们是如何造就新的文化生命体的。

【高度契合】

能够互相成就的两个主体,往往具有相通的价值观念、目标追求、思维方式等。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脉和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内在贯通,历史中国的深厚底蕴与现实中国的崭新气象相互融通。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和把握这种契合性,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产生了丰硕成果。

“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同时又是一次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2)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结合材料,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阐述我们党是怎样实现从“高度契合”到“有机结合”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坚持的“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的“第二个结合”。“第二个结合”,是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时空和作用上的差异,但在内容领域、观点见解、思维方式等方面又有诸多通达相融之处。毛泽东同志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对中国传统“民为邦本”思想进行改造,提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著名论断;将《汉书》中“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的实证与考据方法进行创新转化,赋予“实事求是”以新的内涵,用以揭示辩证唯物主义的精神实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与理论论述中,巧用中华文化名言名句,激活其内蕴的合理因素,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如从九州共贯到中华民族共同体,从万物并育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富民厚生到共同富裕等。这既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嫁接联通,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呈现出愈加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又以唯物辩证法激活了传统文化的内在活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出应有的当代气韵与时代风采。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第二个结合”对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2)“第二个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结果是互相成就。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3)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至上性和优先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也有许多强调“实践”的古语,请你列举两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自我革命】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培育的鲜明品格,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仍朝气蓬勃的关键所在。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延安整风运动、新中国成立初期整风整党运动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全面拨乱反正,党正是在一次次自我改造中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经过不懈努力,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

(1)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仍朝气蓬勃的关键所在。运用辩证否定观并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习近平文化思想】

“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二个结合的提出,标志着习近平文化思想已经成熟。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优秀传统文化契合相通,融汇于国家治理体系,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思想、道德理念等,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思想源泉。汲取“和衷共济”“求同存异”等传统智慧,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新型政党制度……五千多年积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社会,让“中国之治”日益彰显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知识,说明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汇于国家治理体系,能使“中国之治”日益彰显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原因。

【中华文明的跨越发展】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个结合”不是“拼盘”,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是深刻的“化学反应”,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马克思主义把先进思想理论带到中国,以真理之光激活中华文明基因,引领中国走进现代世界,推动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从民本到民主,从九州共贯到中华民族共同体,从万物并育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富民厚生到共同富裕,中华文明别开生面,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发展出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

(3)结合材料,运用联想思维的知识,说明中华文明怎样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要求:指出所用具体思维方法,阐明创新路径及其预期效果,不得透露任何个人信息,字数在150字以内。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