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2 组卷14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普查是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

材料一文物普查助力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增强文化自信。

为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国务院于2023年11月起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此次普查的核心任务,是要在全国范围开展不可移动文物的复查和新发现,调查基础信息,评估文物价值,依法完成文物认定、登记和公布程序,纳入法定保护对象;通过普查,依法认定、登记并公布不可移动文物,全面落实保护第一要求,明确全国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分布、价值特征,促进文物活起来,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血脉里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文物普查与保护利用让这份自信凿凿有据,让这份认同持续深化。

材料二   经济普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对国民经济进行的一次“全面体检”和“集中盘点”,于2024年1月1日正式启动。2024年为普查组织实施阶段,主要是开展普查登记,普查员深入企业商户、走访大街小巷,全面调查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布局和效益,首次统筹开展投入产出调查;组织事后数据质量抽查,审核汇总并发布普查主要数据等。2025年至2026年为普查资料开发应用阶段,主要是建立普查数据库,编辑出版普查资料,开展课题研究分析等,掌握国民经济间的联系,为国家宏观经济治理、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1)实行文物普查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自信。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的知识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形式的相关知识,论证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安排的正确性。
23-24高三上·湖南长沙·阶段练习
知识点: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坚定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党的二十大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北京:接诉即办改革再上新台阶

【制度与法律衔接】

2020年10月,北京市委出台意见,提出加快推进接诉即办立法任务。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将“接诉即办条例”列为2021年立法计划审议项目。为确保立法工作质量,政府有关部门和人大有关工作机构共同成立立法专班,形成40余万字立法资料,对主要制度设计深入研究论证;采取线上方式向社会公开立法草案、征求意见建议;组织人大代表走进“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听取诉求方、接诉方、承办方的意见建议,真正让“民意征求”直通一线;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平台作用,确保立法的全过程、各环节广开言路,群策群力。

《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于2021年9月24日经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这意味着,北京在超大城市基层治理中探索出的处理民生诉求的特有机制进入法治化发展轨道。

(1)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北京市是如何推动接诉即办进入法治化发展轨道的。

【以良法促进善治】

《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节选)

第三章 主动治理

第二十四条   本市建立综合分析、定期调度机制。市、区人民政府应当聚焦诉求反映集中的高频次、共性问题,开展重点领域和区域治理;对持续时间长、解决难度大的诉求开展专题研究,制定解决方案,完善政策措施,明确主责单位,市、区、街道(乡镇)三级协同联动,形成条块结合、上下协同的工作合力,集中力量推动问题解决。

第二十八条   市民热线服务工作机构应当对记录诉求办理情况的数据进行全口径汇总,向承办单位推送工单记录、回访评价等全量数据,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在保守国家秘密和保护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开展数据动态监测,提出分析建议,为科学决策、精准施策提供数据支持。


(2)结合材料,说明颁布施行《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对于提升首都城市治理能力的意义。

【全面接诉不受限】

买的鸡跑了要打12345,家里飞进蝙蝠也要打12345……立法过程中,对于市民的来电是否要“全面接诉”曾引发讨论。最终,《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要求,提供全时段的诉求接收、查询和反馈服务,对诉求人主体不设限制,不设“不予受理”的诉求。

(3)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谈谈公众应如何合理使用12345 市民服务热线。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月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规定,国务院决定于2023年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

《通知》强调,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是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依法普查、科学普查、为民普查,坚持实事求是、改革创新,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准确,全面客观反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通知》指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将首次统筹开展投入产出调查,普查对象是在我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普查主要内容包括普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组织结构、人员工资、生产能力、财务状况、生产经营、能源生产和消费、研发活动、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商务交易情况,以及投入结构、产品使用去向和固定资产投资构成情况等。《通知》要求,所有普查工作人员和普查对象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规定,按时、如实填报普查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普查数据。要始终坚守数据质量第一原则,严格执行普查方案,规范普查工作流程,切实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可信。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说明实施“全国经济普查”的哲学启示。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