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图表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发展县域经济,畅通城乡经济循环。

材料一

2019—2020年中国县域经济100强分布表

区域

2019年(席)

2020年(席)

东部地区

71

68

中部地区

19

21

西部地区

7

8

东北地区

3

3

注:有数据显示,百强县以占全国不到2%的土地、7%的人口,创造了全国约十分之一的GDP。

材料二   2020年江阴GDP超过4000亿元,位列中国县域经济100强的第二名。

改革开放之初,原本以农业为主的江阴决定“大办乡镇工业”,以横向联合、加工配套为主要生产形式,以上海等地的退休工人为主要技术力量,实现了财富的初创积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江阴积极与浦东开发开放接轨,大力兴办“三资”企业,不断扩大外贸规模,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大发展。然而,经历了以外延扩张为主的高速增长时期,依靠农业原始资本积累起家的江阴工业,在生产规模、技术结构、经营管理等方面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竞争的挑战和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为此,江阴明确提出了“调优、调新、调高、调强”的指导思想,即工艺装备调新、产品结构调优、科技含量调高、企业实力调强。江阴还按照国际惯例和世贸组织规则的要求,把政府工作的着力点放到营造良好政策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上来,构筑了江阴独特的竞争新优势。

(1)概括材料一中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江阴的成功给其他县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启发。
23-24高一上·新疆乌鲁木齐·期末
知识点: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正大力发展自身竞争力,同时与外界保持高度融合。

材料一   读懂经济大势,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是一面直观的“显示屏”。新时代十年来,绿色日益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单位GDP能耗下降26.4%,单位GDP水耗下降4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34.4%……2012年至2021年,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平均6.6%的经济增长,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2023年1至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9%,服务零售额增长19.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1%,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7.9%……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主要内容的“三新”经济快速增长,2022年增加值首超20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17.36%。2023年1至10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1%;2023年1至9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22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5%;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5.9%,增速快于GDP增速。

材料二   广东、福建、海南三省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三省在加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的同时,不断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越来越多的外资投向先进制造、节能环保、科技创新等领域;越来越多企业积极开展对外投资及合作,开拓发展空间、增强竞争优势;着力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提供高水平制度供给、高质量产品供给、高效率资金供给;落实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促进公平竞争,保障外资企业依法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招投标、标准制定,加大知识产权和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说明广东、福建、海南的做法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启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表1   我国四大城市群经济发展指标比较

城市群

GDP(万亿元)

人均GDP(万元)

本土世界500强企业(个)民企500强(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个)

成渝

5.2

6.I

0

14

约4800

京津冀

8.4

7.6

56

109

27625

珠三角

8.1

12.9

20

116

33356

长三角

17.9

11.6

13

162

34445

表2   成渝各自规划的支柱(重点)产业

序号

成都支柱产业

序号

重庆产业重点方向

1

电子信息

1

智能产业(电子信息制造、软件信息技术服务)

2

装备制造

2

汽车摩托车产业

3

食品饮料

3

装备产业

4

先进材料

4

材料产业

材料二   2020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会议强调,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突出重庆、成都两个中心城市的协同带动,注重体现区域优势和特色,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会议要求,成渝地区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健全合作机制,打造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唱好“双城记”,联手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共同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建设好西部陆海新通道,积极参与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


(1)解读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成渝地区唱好“双城记”,联手打造双城经济圈对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从而推动经济发展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形态。
材料一:“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把大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全面实施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快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和开发应用....
2016年环保部发布了《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正在推动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和应用。环保部门开展了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控、生态环境调查、环境执法、环境标准、环境规划、环境统计等工作,积累了大量数据。如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2015年我国对367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进行了在线监控,对近15000家重点污染企业实行在线监控,这些污染源和环境质量等实时环境数据不断增加并逐步实现了信息的联网发布,初步具备了大数据的“4V”特性,即海量的数据规模(Volume)、快速的数据流动(Velocity)、多样的数据类型(Variety)和巨大的数据价值(Value)。
(1)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分析大数据对政府打好“蓝天保卫战”所起的作用。
材料二: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取消流量漫游费,移动网络流量资费年内至少降低30%,此前我国已实施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宽带中国战略等新经济蓝图。因为数据的注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在发生“蝶变”,通过知识付费分享“最强大脑”,共享知识的兴起,改变了人们学习习惯和模式,缔造百亿级新产业,移动支付成为“行走的钱包”,激活了新零售,便捷了人们生活,工业互联网大范围应用于传统工厂,制造业掀起一场质量效益变革,数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增长0.5%至0.62%。有关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27.2万亿元,同比增长20.3%,占GDP的比重达到32.9%,数字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显著增强。到2020年,我国大数据产业市场规模,将由2014年的767亿元增长至8228亿元,年增速达48.5%,以网络化,智能化作为显著特征的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概括我国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条件,并说明数字经济为什么能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