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9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

◆深化“一带一路”合作共同推进现代化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我们追求的不是中国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期待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共同实现现代化。世界现代化应该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互利合作的现代化、共同繁荣的现代化。中方愿同各方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作出不懈努力。

(1)结合材料,说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如何体现矛盾问题精髓的。

◆共筑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文化艺术新丝路

2023年10月19日,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论坛在上海世界会客厅举办,主题是“共筑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文化艺术新丝路”。联盟成员齐聚一堂,回顾交流取得的丰硕成果,探索展望未来发展,共同签署《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上海共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共筑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文化艺术新丝路的合理性。

◆顺应时代潮流共建“一带一路”

10年的历程证明,共建“一带一路”站在了历史正确一边,符合时代进步的逻辑,走的是人间正道。我们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世界负责的态度,携手应对各种全球性风险和挑战,为子孙后代创造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美好未来。

(3)结合材料,运用世界多极化的知识,围绕“共建‘一带一路’走的是人间正道”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00字左右。
23-24高三上·湖南娄底·期末
知识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意义文化具有多样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春华秋实。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十年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

合作建立长久之功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10年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取得丰硕成果。中国同各方合作伙伴一道,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共同为全球互联互通贡献力量,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

面对世界经济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反对保护主义、单边制裁,反对搞“筑墙设垒”“脱钩断链”,努力把互利合作“蛋糕”做大,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中国已同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2013—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19.1万亿美元,与共建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3800亿美元,中国在共建国家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完成营业额累计分别达到2万亿美元、1.3万亿美元。

驼铃悠悠,丝路延绵。展望未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可阻挡,各国实现共同发展繁荣的愿望不可阻挡。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坚守合作初心,牢记发展使命,不断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定能建立利在千秋、福泽万民的长久之功。


(1)结合材料,从“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角度,阐释共建“一带一路”,建立利在千秋、福泽万民的长久之功的动因。

携手绘就伟大画卷

十年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秉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推动各国实现持久、包容和可持续的增长。这也有力回应了一些西方政客和媒体对该倡议的种种质疑和曲解。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分与合、进与退两种相反的力量交织博弈,将人类推向历史的十字路口,使人类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抉择。面对变乱交织的世界,各国迫切需要以对话弥合分歧、以团结反对分裂、以合作促进发展,共建“一带一路”的全球意义也越发彰显。

一个理念,激活了两千多年的文明记忆;一个倡议,激发了150多个国家实现梦想的热情。十年只是序章,高质量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努力实现共同现代化的世界进程才刚刚启航。

展望未来,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中,共建“一带一路”必将激发人们对世界现代化的新认知新想象,开创国际交往的新理念新范式,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引领人类社会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2)结合材料,从“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角度,以“序章·未来”为主题,就共建“一带一路”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和而不同,渊源深厚。

协和万邦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人类社会的美好憧憬。《尚书》中“天下一家”的意思是地球上的所有人构成了一个大家庭,我们应该互相尊重、包容和合作。孟子也主张“天下为公”,认为一个人应该在自身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寻求平衡,为天下谋求福祉。老子则提倡“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倡导尊重大自然,与其和谐相处。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深刻把握时代潮流大势,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他主张,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1)有人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古人的天下观实质上是一样的。结合材料,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真理之光,照亮时代。

走进新时代,从提出“五位一体”总体路径到擘画“五个世界”总体布局;从在国家之间和地区层面构建命运共同体,到在全球领域打造网络空间、核安全、卫生健康等命运共同体;从“一带一路”倡议到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内涵不断丰富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先后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陆续写入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机制重要文件,深远影响着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党的二十大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列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作出了“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部署。


(2)结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谈谈你对“真理之光,照亮时代”的理解。

携手各方,并肩前行。

广交会、服贸会、消博会,一个个国家级展会相继举行;积极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生效,正式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100多个国家和多个国际组织支持中国提出的关于减贫脱贫、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的全球发展倡议,近70个国家加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化和丰富现有国际体系,新时代的中国向世界敞开怀抱,共享发展机遇,汇聚发展力量。


(3)结合材料,综合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围绕“以中国智慧和力量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主旨演讲,首次提出,各国应携起手来,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在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升温的背景下,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心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践行真正多边主义,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十年来,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与共建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3800亿美元。中国与五大洲的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形成一大批标志性项目。“一带一路”建设让不同文明、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阶段的伙伴走到一起,为周边国家的发展和世界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能,也为全球发展开辟了新空间,打造了国际合作的新平台。

材料二   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千百年来,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并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实践中不断发扬光大,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回看十年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蓝图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开拓出造福各国、惠及世界的“幸福路”,站在新的起点,应当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在下一个十年,继续弘扬丝路精神,让“一带一路”越来越繁荣、道路越走越宽广。

(1)结合材料一,运用“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的知识,说明中国是如何推动世界现代化繁荣发展的。
(2)结合材料二,综合运用《哲学与文化》《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任选角度,以“下一个十年,继续弘扬丝路精神”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主题鲜明,角度合理;②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字数150字左右。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