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4 组卷51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3年9月,习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积极培育新能源产业有利于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

[能源领域“节流”—用能交易]

用能权是指在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控制的前提下,用能单位经核发或交易取得的,允许其使用的年度综合能源消费量的权利。目前用能权交易在我国逐步推广,H市政府印发《关于开展用能权交易工作的实施意见》,正式启动用能权交易工作。

注:企业根据行业指标,向用能盈余的企业购买用能量。用能权交易挂牌价为100元/吨标煤(上下浮动20%)。

[能源领域“开源”—新型储能]

作为未来产业,新型储能蓄势待发。被誉为“充电宝”的新型储能技术多元发展与迭代,应用市场不断拓展,产业生态已初步形成。如“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是新能源、储能、智能充电互相协调支撑的一种高科技绿色充电模式,也是国家大力推广电动汽车、充电桩需求扩大、储能被列为能源发展重大工程等背景下产生的一个新的商业模式。该充电站能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站配电容量不足的问题,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以“光伏+交通”模式节约土地资源成本,改造高速沿途的加油站和休息区,增加绿电比例。

H市的哪个企业需要购买用能量?通过用能权交易,该企业当年至少增加多少用能成本。结合材料谈谈积极培育新能源产业对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积极意义。
23-24高三上·江苏扬州·期末
知识点: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推动能源转型、能源革命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能源技术和发展模式不断创新。如“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是新能源、储能、智能充电互相协调支撑的一种新的充电模式,也是国家大力推广电动汽车、充电桩需求扩大背景下产生的一个新的商业模式。该充电站能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站配电容量不足的问题,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以“光伏+交通”模式节约了土地资源成本,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利用方式。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说明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建设的积极意义。

材料二   能源转型的历史就是“破”与“立”的循环往复。当前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远低于传统的燃煤发电量,传统能源仍然是我国保障能源安全的“压舱石”。因此,我国能源转型要做好“先立”,加速发展风、光等可再生能源,提供稳定的能源供给。同时要稳步“后破”,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推动传统能源有序逐步退出。

(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谈谈我国能源转型应如何处理“先立”与“后破”的关系。

材料三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现代能源科技深刻影响各国发展。我国积极推动能源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把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更好地端稳端牢能源饭碗。同时,按照互利共赢原则开展双多边能源合作,成立了中国—阿盟清洁能源培训中心、APEC可持续能源中心等5个区域合作平台,为建设更加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了中国力量。

(3)结合材料三,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说明我国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价值。
202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双循环经济发展格局指的是:未来中国经济依托我国超大市场规模优势和内需潜力以国内需求作为发展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生产、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在国内市场循环流通;同时,以国内经济循环为基础,运用国际分工和协作,便于国内国际经济互相促进发展。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下,要加快5G基建及应用、光伏电网及特高压、工业互联网、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车及充电桩、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9月9日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会议中指出,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是发展双循环经济模式的有力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流通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国家骨干流通网络逐步健全,流通领域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等。但我国流通体系建设现代化程度仍然不高,还存在不少堵点亟待打通,主要问题有以下方面:一是流通成本高,各项管理税费占成本比重超过30%-40%,而发达国家一般为10%-15%;二是我国商贸流通市场的法律不够完善,市场体制不健全,特别是存在一些体制机制障碍;三是行业企业小而散,我国流通体系90%是中小企业,组织化网络化的大型企业较少,大量企业没有实现信息化智能化;四是基础设施有短板。目前,我国对接国际、服务高附加值的航空运力不足,专业化的物流机场极少,国际高标准的大型物流企业不多。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加强新基建是如何助力双循环经济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打通当前流通体系建设中的堵点,加快建设现代流通体系。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