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较易0.85 引用2 组卷1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加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近年来,各地纷纷探索灌溉工程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新路径:在湖南紫鹊界梯田,当地将山地渔猎文化与稻作文化融为一体,更发展出梅山山歌、傩面狮身舞等独特民俗文化;有“人工天河”之称的红旗渠,发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优势,使水利文化与红色精神交汇共流;江苏无锡以大运河文化带为轴,融合水利遗产、水利风景区、水情教育基地等,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的河套灌区,依托黄河水利文化,推动水利文化与灌溉工程遗产有机结合,探索“水利文旅+科普研学”的发展模式。


结合材料,说明各地在探索灌溉工程遗产保护与发展路径的过程中是如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知识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的含义为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加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灌溉工程遗产是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我国是世界上灌溉类型最丰富、工程分布最广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国家。我国已有30项工程成功获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不少水利工程至今仍在护佑安澜,泽被一方。从3600多年前的商代都城灌溉渠系,到2200多年前的淮阳井灌模型,再到“秦代三大水利工程”,灌溉工程的发展见证着古代先贤独树一帜的治水智慧。四川都江堰的鱼嘴分流、弯道排沙,设计精妙;浙江诸暨桔槔井灌工程,巧妙利用地下水循环,科学高效,其中蕴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近年来,各地纷纷探索灌溉工程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新路径:在湖南紫鹊界梯田,当地将山地渔猎文化与稻作文化融为一体,更发展出梅山山歌、傩面狮身舞等独特民俗文化;有“人工天河”之称的红旗渠,发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优势,使水利文化与红色精神交汇共流;江苏无锡以大运河文化带为轴,融合水利遗产、水利风景区、水情教育基地等,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的河套灌区,依托黄河水利文化,推动水利文化与灌溉工程遗产有机结合,探索“水利文旅+科普研学”的发展模式。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保护与发展灌溉工程遗产的重要价值。
(2)结合材料,说明各地在探索灌溉工程遗产保护与发展路径的过程中是如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3)请选取上述材料中的两处灌溉工程遗产,分别为之写一条旅游广告词。
要求:特色鲜明,文字凝练,朗朗上口,每条广告词不超过20个字。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2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新世纪以来第15个持续关注“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

《意见》指出,要切实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推动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利用。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

《意见》强调,要制定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各地区各部门要编制乡村振兴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或方案。加强各类规划的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根据发展现状和需要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对具备条件的村庄,要加快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对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村庄,要统筹兼顾保护与发展;对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的村庄,要加大力度实施生态移民搬迁。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保护优秀农耕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2)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在制定乡村振兴规划过程中应如何坚持联系的观点。
(3)请你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