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96
情境探究

材料一   “让中国的大飞机翱翔蓝天”,是C919大型客机所承担着的使命。C919走到今天,历经坎坷路,走尽不平凡。从2007年C919项目立项,科研、设计,工程人员经过十年的艰苦攻坚,终于在2017年5月5日将C919送上蓝天。2017年C919踏上了试验试飞的征途,C919飞越五湖四海,经受冰雪大风、高温严寒的极端考验:2022年9月,C919取得中国民航局型号合格证(TC证),拿到投放商业市场的“入场券”;当年12份,全球首架C919正式交付中国东方航空:再到今天,C919顺利完成商业首飞。每一个重大时间节点,都意味着,航空人为此付出了艰苦卓绝努力,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十六年“磨一剑”的C919让我国具备了国际通行适航标准研制大型客机的能力,缩短了与航空强国的科技代差,见证了中国人坐上国产大飞机这一重要“圆梦时刻”。事实证明,只要坚持科技创新,集中力量办大事,就能破解各类“卡脖子”和瓶颈问题,打造我国各个领域的“国之重器”。


(1)结合材料一,运用质量互变的知识,分析我国国产大飞机的发展历程。

材料二   十八大以来,党大力推进人才强国战略,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了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的局面,取得显著成效:以两院院士等为主体的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数量超过4万人,2022年全球“高被引”(论文被高频次引用)科学家人数1169人,占全球的16.2%,位居第二: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2年的52.2%提高至2021年的60%以上。同时,我国从一个技能人才短缺国家一跃成为高技能人才大国,工匠人才辈出,全国技能人才总量到2021年已经超过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比2012年翻了一倍。


(2)创新思维是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特征,有人据此认为:联想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只要善于联想就能成为高素质人才,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对此加以评析。

材料三   2023年5月28日,国产大型客机C919开启全球首次商业载客飞行,这标志着凝聚了无数国人期待和几代大飞机人心血的国产大飞机C919正式进入航空舞台,翱翔于天空!

大飞机的研制和发展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长周期”的特征,行业门槛极高,目前大飞机的全球市场份额被美国波音与欧洲空客牢牢霸占,但大飞机项目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中国要有自己的大飞机。

有了制造大飞机的构想,接下来就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前行。从1970年我国自主研制的“运十”飞机立项,到2023年C919首次商业载客飞行,中国人的“大飞机梦”已经穿越了53个春秋。从飞机设计到零部件制造,从总装集成到适航取证,从人员管理到经费统筹,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中国航空人做到精益求精。在众多科技专家的不懈努力下,C919突破了6大类、100余项关键技术,形成了近两千项专利和两万四千多份标准规范。更重要的是商业载客飞行带动了一条长度长、复杂度高、价值巨大的重要产业链,包括设计、制造、销售、服务等环节,这必将推动中国航空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时代。


(3)结合材料三,运用《逻辑与思维》中“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的相关知识,谈谈中国国产大飞机的发展过程。
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知识点: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综合探究 学会科学思维 提升思维品质认识质量互变规律综合探究 结合社会实践 勇于开拓创新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材料一   十八大以来,党大力推进人才强国战略,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了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的局面,取得显著成效:以两院院士等为主体的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数量超过4万人,2022年全球“高被引”(论文被高频次引用)科学家人数1169人,占全球的16.2%,位居第二;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2年的52.20-/0提高至2021年的60%以上。同时,我国从一个技能人才短缺国家一跃成为高技能人才大国,工匠人才辈出,全国技能人才总量到2021年已经超过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比2012年翻了一倍。

材料二   以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是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调人才自主培养,绝不意味着自我隔绝。要结合新形势加强人才国际交流,坚持全球视野、世界一流水平,千方百计引进那些能为我所用的顶尖人才,使更多全球智慧资源、创新要素为我所用。”当前,在少数国家对我国科技和人才持续打压的态势下,中外合作办学在促进中外教育交流合作,围绕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前沿交叉领域和基础学科培养国际化创新型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结合材料一,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围家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全球视野推进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
(3)创新思维是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特征,有人据此认为:联想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只要善于联想就能成为高素质人才。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对此加以评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十八大以来,党大力推进人才强国战略,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了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的局面,取得显著成效:以两院院士等为主体的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数量超过4万人,2022年全球“高被引”(论文被高频次引用)科学家人数1169人,占全球的16.2%,位居第二;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2年的52.2%提高至2021年的60%以上。同时,我国从一个技能人才短缺国家一跃成为高技能人才大国,工匠人才辈出,全国技能人才总量到2021年已经超过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比2012年翻了一倍。

材料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强调人才的“自主培养”,彰显了中国特色人才培养的历史主动和历史自信。2022年5月27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1)结合材料一,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意义。
(2)创新思维是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特征,有人据此认为:联想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只要善于联想就能成为高素质人才。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对此加以评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