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13

材料一   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认为,历史中的道理不会随着历史永远沉入宇宙之中,而是可以通过人的认识能力来掌握它,使它发出光芒,这光芒不仅照亮现在,还可以照鉴未来。比如,“协和万邦”的和谐世界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伦理思想、“和而不同”的崇尚多样性的思想、“道法自然”的生态保护思想、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社会理想……

材料二   中华文明不只有集体主义,也有个人观。“仁者,仁义也”就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的基本认识。但这个人不是停留在内部的、封闭的,而是一个不断向外展开的成长型的个人。这个个人成长的过程也是凝聚家庭、社会的过程。所以,个人价值和共同体价值在中华民族里并无矛盾冲突,而是一体相顺的。这也意味着中国人不会以自我为中心看待世界,而是立足于他人、世界、自然来理解自己,也就是“忠恕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中华文明的古老智慧为什么“不仅照亮现在,还可以照鉴未来”。
(2)个人价值和共同体价值在中华民族里并无矛盾冲突,而是一体相顺的。结合材料二,运用联系的观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3-24高三上·浙江·阶段练习
知识点:联系的普遍性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讲好中国故事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命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好中国故事关系中华文明传承,关系国家发展,关系国家形象。通过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一个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坚持和平发展、为人类作出贡献的东方文明大国形象和负责任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明和价值观念,增进理解与合作,更有助于增强民族自信,凝聚中国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材料二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就要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用生动精彩的故事讲清楚中国特色,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同时,要创新表达方式。好的表达,可以把“我们想讲的”变成“受众想听的”,也可以把“受众想听的”融进“我们想讲的”,这样更容易捕获人心,赢得认同创新我们的表达,赢得世界的倾听,就要认真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的相关知识,说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时代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运动的规律性”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才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版本”】

在《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发展方向、一般特征作过科学预测和设想。他们强调,《共产党宣言》蕴含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但不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具体结论和词句,敢于打破过去社会主义实践中僵化、过时的做法,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赋予科学社会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时代特色、实践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赓续了科学社会主义基因血脉,创造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的“中国版本”。

(1)结合材料,分析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版本”是如何做到“共性和个性统一”的。

【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

现代化的发展过程,正像马克思描述的那样,既带来乡村变为城市等客观条件的改变,也锻造出人的新品质,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创新形态、现代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不仅发掘出中华文明中那些跨越历史时空、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优秀传统,同时赋予中华文明以新的力量、新的观念,促进其现代转型、现代发展。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说明中华文明现代形态的文化价值。

【中华文明的跨越发展】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个结合”不是“拼盘”,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是深刻的“化学反应”,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马克思主义把先进思想理论带到中国,以真理之光激活中华文明基因,引领中国走进现代世界,推动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从民本到民主,从九州共贯到中华民族共同体,从万物并育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富民厚生到共同富裕,中华文明别开生面,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发展出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

(3)结合材料,运用联想思维的知识,说明中华文明为什么能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孕育出崇尚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这种“亲仁善邻”的胸襟与智慧,追求和平、和睦、和谐的执着与坦荡,不仅是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所在,也蕴含着能为人类提供正确指引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强调“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倡导“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集“小同”为“大同”,化“不同”为“共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与世界分享减贫经验,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引领抗疫国际合作方向,分享抗疫技术与经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推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一次次务实行动,一个个中国主张,源自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深沉思考,体现了“大道不孤,天下一家”的文化基因。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发出真诚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全人类共同价值对世界和平发展的作用。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全人类共同价值既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结合,又是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结晶”。
(3)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新时代青年大有可为。请你以“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贡献青春力量”为主题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紧扣主题,论点明确;②论证充分,合乎逻辑;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150字左右。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