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72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1)阅读时政热点,探寻中国自信,完成填空。
时政热点中国自信
2023年4月3日,《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在全国出版发行。党的十八以来,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①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自信
截至2023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辐射带动31个省级人大常委会设立556个基层立法联系点,进一步健全人民有序参与立法的制度机制,有效畅通与基层群众和有关方面的联系渠道。②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自信
2023年9月23日,杭州亚运会,秋分日开幕,寓意增添收获的喜悦。“江南忆”吉祥物,潮起亚细亚,五千年良渚文明……“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的中国声音更是直抵人心。③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自信
2023年12月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成功召开,党中央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掌舵领航。④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自信

材料二   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访越期间,与越共总书记进行深入战略沟通。双方一致认为,只要中越双方不忘初心、团结一心,中越关系就一定能行稳致远,不仅造福两国人民,也能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事业、促进人类发展进步作出新的贡献。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谈谈我国对振兴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主要贡献。
23-24高一上·江苏南京·期末
知识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党和人民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中,高度重视新时代文化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举旗定向、正本清源,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2023年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材料二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思想体系,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其中关于“第二个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创新观点,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在2023年6月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1)“第二个结合”让中华文明与马克思主义相互成就,共同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结合材料,运用“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的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阐释。
(2)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是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结合超前思维的相关知识,说明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八大召开至今已经十年了,十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

材料一   2022年6月29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发布会。介绍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进展和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制定法律69件、修改法律237件,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99件,作出立法解释9件,迄今现行有效的法律有292件。十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关于监督工作的150多个报告,检查50余部法律的事实情况,开展25次专题询问和45项专题调研。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法律的执法检查,做到全国31个省区市全覆盖。这十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认真办理代表议案和建议总数为4648件议案、84028件建议。做实做细人大代表培训工作,建成并运行全国人大代表工作信息化平台,25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参加网络学习。

材料二   2022年10月16日上午10:00在北京人民大会党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式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已走过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十八大召开至今已经十年了。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开展上述工作的积极意义。
(2)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的知识,说明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历三件大事取得历史性胜利。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8月19日,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第二集《大智立法》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展示国家立法的清晰足迹。

人民有所呼,立法有所应。我国立法始终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的理念。立法直面人民群关注的“难点”“痛点”,经济社会发展的“堵点”“盲点”。创新公众参与立法方式,设立四个基层立法联系点,截至2017年7月底,四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已完成22部法律草案的意见征询工作,归纳整理各类意见建议988条。多部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二次审议稿收到意见达11万多条,每一项立法都成为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的“良法”。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立法反映人民意志的原因,并说明立法是如何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的。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谱写了改革新篇章,汇聚起发展新动能。为推进改革,2013年12月,中共中央成立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组长,以非凡的政治勇气与智慧推进改革,用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改革。五年以来,各领域改革成绩斐然,世所瞩目。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党风政风焕然一新,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针对我国法治建设相对滞后的状况,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民主法制领域改革稳步推进,司法领域改革大步向前;社会领域改革聚焦脱贫攻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热点,集中推出一批重点改革举措,带给人们更多获得感;中国共产党人正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行。


(2)结合材料,运用政党的有关知识,分析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如何带领全国人民把改革向纵深推进。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