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笑林广记》是我国古代民间笑话总集,收录了许多有趣的笑话。其中有不少富含哲理,发人深思。《修凳》:乡间坐凳,多以现成树丫叉为脚者。一脚偶坏,主人命仆往山中觅取。仆持斧出,竟日空回,主人责之,答曰:“丫叉尽有,都是朝上生,没有向下生的。”


《懒妇》:一妇人极懒,日用饮食,皆丈夫操作,她只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已。一日,夫将远行,五日方回,恐其懒作挨饿,乃烙一大饼,套在妇人项上,为五日之需,乃放心出门而去。及夫归,已饿死三日矣。丈夫骇,进房一看,项上饼只将面前近口之处吃了一块,饼依然未动也。



运用所学哲学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知识回答:
(1)意识活动有哪些特点?
(2)人的主观能动性主要体现是什么?
(3)结合上面两则笑话,说明我们应当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23-24高二上·新疆巴音郭楞·期末
知识点: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意识活动的特征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议学情境:阅读材料

材料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从多个角度对中国式现代化做了深入阐释。围绕“怎样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话题,网友“飞跃高山”进行了跟贴评论:我国的现代化起步较晚,应该效仿先发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以坚强意志和决心追赶先发国家,早日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网友“雪山飞虎"评论:世界上不存在共同适用的现代化道路,中国一定要立足国情,遵循规律,走出一条完全不一样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材料二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探索和实践取得的重大成果,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探索经历了一个过程。

时间探索内容
1979年3月23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首次正式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概念。这里所说的"中国式的现代化",主要是指现代化国家的发达程度和发展水平,是就发展目标来说的
党的十三大报告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这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内涵的初步界定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涵进一步丰富
党的十九大提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将“美丽”作为现代化强国的内涵之一,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现代化国家认识的拓展
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本质要求,使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战略上不断成熟、实践上不断丰富,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两位网友从不同角度指出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请选择一种观点,运用相关哲学知识加以评析。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运动规律的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探索过程。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