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97

材料一   2022年10月27日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2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全面总结了2021年以来我国各领域应对气候变化新的部署和政策行动。该报告指出,我国稳步推进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等产业集群建设,支持工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遴选发布500余项工业和通信业先进节能技术、装备、产品,实施重点用电设备能效提升计划,限期淘汰产生严重环境污染的工业固废的落后生产工艺设备;推动全国碳市场启动上线交易,北京、广东和深圳等7省(市)碳市场试点共覆盖20余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

材料二   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面对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国际社会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动,勇于担当,勠力同心,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近年来,中国持续为全球气候治理作贡献,设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为全球环境治理搭建新平台;积极推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和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实施“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计划……中国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强大动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我国是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的。
(2)结合材料一与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以“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展现的大国担当”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条理清晰;知识运用准确;字数在300字以内。
23-24高三上·浙江·阶段练习
知识点: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建设美丽中国、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2024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基于环境保护、技术竞争、经济结构调整等的需要,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利好政策扶持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行业也得以快速发展。

图1   2017-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及市场渗透率预期情况

图2截至2022年9月全球新能源汽车技术来源国分布情况(单位:%)

注: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这个比例能够反映出新能源汽车在汽车市场中的普及程度和市场占有率。

材料二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等问题。部分领域技术仍有待突破,车用芯片、基础软件等还要加强攻关,新能源汽车低温适应性、安全性、充电便利性等还需要持续提升;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成熟,充电难、充电贵成为一些新能源车主的痛点;新能源汽车领域厂商和品牌多,产品聚集度比较分散,但市场销量两极分化明显,新能源汽车成本高企,能够盈利的寥寥无几,规模效应还没有充分显现。2020年,国务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为这一产业的发展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材料三   为了坚决抓好《意见》贯彻落实,某省开展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活动,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成为社会主流意识。针对该省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各级党组织带领群众锐意进取、不断总结防灾减灾经验教训,加强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建设。省人大常委会已先后制定或修改多部生态领域地方性法规,人大常委会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组查找分析问题,并督促政府从源头上解决污染问题。该省要求,推进美丽建设要坚持人民性价值取向,问计于民,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实现美丽蝶变。

材料四   《意见》指出,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要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共建清洁美丽世界。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气候治理体系。深化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污染治理、核安全等领域国际合作。持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

(1)解读材料一所包含的经济信息。并联系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知识,分析如何进一步推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
(2)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与法治》的知识,结合材料三探寻某省实现美丽蝶变的措施对我们建设美丽中国的启示。
(3)结合材料三,运用社会历史主体和价值观的知识说明某省是如何大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
(4)结合材料四,分析上述意见要求是如何体现习近平外交思想核心理念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2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达成协议,推动各国紧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等举措,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成效显著。应对气候变化需要深化国际合作,如中国与28个国家共同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主张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下积极开展生态保护和气候变化领域的南南合作。

材料二   为有效应对能源问题、环境问题,把握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2012年,国务院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的通知》,出台了增建充电桩基础设施、加大消费者购车补贴,突破电机电控关键技术短板等措施;为避免技术、零部件和关键原材料受制于人,我国车企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聚焦电池技术、电驱动系统技术、电子控制系统技术三大核心技术研发,发展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三大动力系统技术平台;针对外企新能源汽车续航短、充电难、场景单一、体验感弱等痛点,国产汽车开发出家庭汽车多场景生态系统,让汽车深度融入消费者日常生活。

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国内市场销售占比79.9%;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我国实现了后发制人、领跑全球的超越奇迹。


(1)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相关知识,以“应对气候变化各方协同治理”为主题写一篇短评。
(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正确;知识运用准确,材料提取完整;论述清晰,论证有力;250字以内。)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阐述我国实现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产业链韧性不断增强、成功超越奇迹的优势。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