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61

材料一   大道致远,海纳百川。如今,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

2019年4月25日到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多来,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早期收获促进了沿线地区的互联互通,增进了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推动了世界经济增长和繁荣,对全球消除贫困、缓解发展不平衡意义重大。正如习主席所指出的: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将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动,带来更加进步和繁荣的中国和世界。面向未来,我们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倡导多边主义要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要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

(1)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对“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加以分析。

材料二   2019年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2019年3月,中国与意大利签署《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意成为首个G7集团成员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国家。卢森堡、牙买加也相继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至此,中国与127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签署了173份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古代中国许多物质文化和发明创造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后,对促进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近代西方天文学、数学和医学等知识,也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这两条通道所展现的开放、包容的文化交流心态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我们要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极发挥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作用,使沿线各国都可以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5年来,正是一带一路这种平等性、开放性、普惠性的特质,为东西方文化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赋予新的时代风格,分享智慧与经验,使东西方文化和谐共生相互融合。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一带一路”建设中不同文化交流与合作的积极意义。
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知识点: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7年6月26日,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亮相京沪高铁 ,中国高铁告别跟跑者历史,正式开启中国标准动车组时代,新车速度更快,寿命更长,空间更大能耗更低,安全性更强,车厢内实现网络全覆盖,舒适度更高。中国标准动车组整体设计以及车体、转向架,牵引,制动,网络等关键技术都是我国自主研发,具有完全自知识产权,在高铁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845,从“解线”型到“建设”型蒸汽机车,从“东风”型内燃机车到“山”型电力机车,从混血的“和谐号”动车组再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动车组……中国铁路技术装备的新时代正大步走来,中国高铁这些年的改变,得益于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得益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一代代有工匠精神的人,奉献青春热血,才换来中国高铁技术的独有。从“博采众长“到“自力更生”,从赶到引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标准,中国高铁走过了高而辉煌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成为代表中国制造新高度的名片,未来,中国高铁要走向世界,在国际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拥有更多的国际话语权,还需继续艰苦奋斗,不断创新。

材料二:2019年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2019年3月,中国与意大利签署《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意大利成为首个G7集团成员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国家。卢森堡、牙买加也相继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至此,中国与127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签署了173份“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古代中国许多物质文化和发明创造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后,对促进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近代西方天文学,数学和医学等知识,也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这两条通道所展现的开放,包容的文化交流心态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我们要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极发挥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作用,使沿线各国都可以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5年来,正是“一带一路”这种平等性,开放性,普惠性的特质,为东西方文化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赋予新的时代风格,使东西方文化和谐共生相互融合。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中国高铁是如何实现自身发展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谈谈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做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共生相互融合?
(3)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请为新时代青年学生在接力跑中跑出好成绩提出两条建议。

材料一:1937年12月13目,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无数妇女遭到蹂躏残害,大批儿童死于非命,三分之一建筑遭到毁坏,大量财物遭到掠夺,南京之痛,国之痛。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7年12月13目,中国迎来第四个法定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也是纪念南京大屠杀80周年。“牢记历史,捍卫和平”,“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行就意味着重犯。”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讲过的话,仍萦绕在耳边,久久不绝,引人深思。这一年,“铭记”写在很多人心里。“如果丧失对历史的记忆,我们的心灵就会在黑暗中迷失”。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的这句名言,提醒着世人“铭记”的意义。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的知识回答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意义,并运用文化的特点的知识对怎样才能更好地让中学生“牢记历史,铭记国之痛”提2点建议。

材料二:2019年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2019年3月,中国与意大利签署《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意成为首个G7集团成员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国家。卢森堡、牙买加也相继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至此,中国与127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签署了173份“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古代中国许多物质文化和发明创造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后,对促进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近代西方天文学、数学和医学等知识,也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这两条通道所展现的开放、包容的文化交流心态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我们要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极发挥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作用,使沿线各国都可以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5年来,正是“一带一路”这种平等性、开放性、普惠性的特质,为东西方文化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赋予新的时代风格,是东西方文化和谐共生相互融合。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谈谈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做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共生相互融合?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