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9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9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布《关于深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改革的实施意见》。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分为考试、考查和考核三类。其中,考试科目包括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体育与健康6门,成绩以分数呈现,用于毕业和升学。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学作为考查科目,成绩以等级呈现,由高到低分为A、B、C、D四等。考核科目包括信息科技、艺术、劳动、综合实践活动,成绩以合格或不合格呈现。考查科目与考核科目的成绩均用于毕业,在升学中参考使用。道德与法治笔试由闭卷调整为开卷,强化了综合素质评价的运用,将“综合素质评价日常行为”计入中考成绩;物理科目的“实验操作”计入中考成绩,目的在于引导通过场景化、体验式的物理学习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考试科目由全市统一命题、分区评卷。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科目笔试安排在九年级第二学期,缓解学生过去从初二即进入中考周期的紧张情绪。


(1)结合材料,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知识,说明北京市实行新中考改革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北京市新中考改革方案的科学性。
23-24高二上·甘肃白银·期末
知识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的含义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时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更多跨学科、具备解决综合问题能力的新型人才,因此我国新一轮高考改革在科目设置上将突破传统的文理分科。

2014年9月,上海、浙江两地率先试点,将高考考试科目设置为“3+3”,即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浙江还包括技术)等科目中选择3个科目。

2019年4月,第三批试点在河北等8个省份进行。针对第一二批试点省份选科出现的问题,该批试点将高考考试科目设置为“3+1+2”,即“3”为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1”为首选科目,考生须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1科;“2”为再选科目,考生在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科目中再选择2科。

2021年是高考综合改革和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决战性的一年。在此前试点的基础上,安徽等七省区的高考综合改革于2021年秋季学期启动。


(1)结合材料,分析新一轮高考改革过程是怎么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2)假若你就读学校所在的地方也实行“3+1+2”高考科目设置模式,有高一学生在选科问题上犹豫不定,征求你的意见。请你从辩证法角度就其选科给出两条方法论建议。(每条不超过20个字)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