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9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关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不断实践探索,实现了由“吃不饱”向“吃得饱”,进而追求“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

新中国成立后,为加快恢复农业经济发展,自1952年开始进行土地改革,探索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等土地所有制关系;大规模兴修水利设施、实行农业机械化……为粮食生产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以后,确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1995年,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逐渐取消农产品统购统销制。

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提出在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细化完善多项粮农补贴政策,调整增加耕地补贴,坚持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加快推进种业振兴,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和应用,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坚持实施“藏粮于技”战略。

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反映了国家应对未来粮食安全风险的未雨绸缪和顶层设计。“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写入二十大报告,预示着中国将采取更强有力措施确保粮食安全,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不仅“吃饱”,更要“吃好”。


(1)结合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基本规律实现了由“吃不饱”向“吃得饱”,进而追求“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

材料二   南繁硅谷,好种子向阳生长。

春风吹遍海之南,“闯海逐浪”不停歇,海南因改革开放而生,再因更大的改革开放而“蓬勃兴起”。

阳光洒向大地,良种破土生长。在承载着“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重任的海南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一粒粒好种子,从科研人员手中培育出来,从海南岛走到全国、走向全世界。这既得益于自贸港建设的政策优势,又得益于一代代建设者无悔地扎根于海南岛。在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的崖州湾种子实验室,科研人员借助高端设备,聚精会神地做着实验、记录数据,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集中攻关,为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而忙碌着。


(2)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阐述我国为什么要让“好种子向阳生长”。
23-24高二上·山东临沂·阶段练习
知识点: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党的二十大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关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

材料一   端稳饭碗:到点开饭。

中国的耕地面积只占世界的7%、淡水资源只占6%,但人口占18%。谁来养活中国?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用成绩回答了这一时代之问。(见下表)

1949197820122021
全国总人口(亿人)5.389.6313.5914.12
粮食总产量(亿吨)1.133.056.126.83
粮食单产(公斤/公顷)10352532.75353.125805
人均粮食占有量(公斤)210318452474

注:2022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3公斤,世界公认的粮食安全线为400公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连续多年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口粮储备长期保持在70%以上,远远高于国际上公认的粮食储备率(17%中心-18%)。

下一颗定心丸:
“14亿多人每天一张嘴就要消耗70万吨粮食、9.8万吨油、192万吨菜和23万吨肉。
不管国际形势怎么变化,我们有能力保证14亿多人每天到点开饭、不饿肚子,饭碗越端越稳、越吃越好。

——农业农村部部长唐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信息?

材料二   不断改革:越吃越好。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不断实践探索,保证14亿多人每天到点开饭,饭碗越端越稳、越吃越好。

新中国成立后,为加快恢复农业经济发展,自1952年开始进行土地改革,探索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等土地所有制关系;大规模兴修水利设施、实行农业机械化、改进使用肥料、推广优良品种……为粮食生产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以后,确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1995年开始,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逐渐取消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在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实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并行;坚持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细化完善多项粮农补贴政策,调整增加耕地地力补贴等,坚持实施藏粮于技战略。


(2)结合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基本规律做到每天到点开饭,饭碗越端越稳、越吃越好的。

材料三   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源安全连着粮食安全。

近年来,我国现代种业芯片不断创新突破,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95%以上(水稻、小麦、玉米等),实现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为粮食连年丰收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我国种业发展基础仍不牢固,还存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偏低、突破性重大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尚缺、种业综合国际竞争力弱等短板。有一些蔬菜种子,如白萝卜、西兰花、胡萝卜、菠菜、长日照洋葱等种子,国产种子研发几乎处于空白状态,主要依靠进口;从育种周期看,要培育一粒好种子,少则58年,多则1020年,甚至要花更长时间,种业振兴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


(3)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和《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相关知识,说明如何确保“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推进种业高质量发展。

春风吹遍海之南,“闯海逐浪”不停歇,海南因改革开放而生,再因更大的改革开放而“蓬勃兴起”。

◆南繁硅谷,好种子向阳生长。

阳光洒向大地,良种破土生长。在承载着“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重任的海南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一粒粒好种子,从科研人员手中培育出来,从海南岛走到全国、走向全世界。这既得益于自贸港建设的政策优势,又得益于一代代建设者无悔地扎根于海南岛。在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的崖州湾种子实验室,科研人员借助高端设备,聚精会神地做着实验、记录数据,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集中攻关,为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而忙碌着。


(1)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阐述我国为什么要让“好种子向阳生长”。

◆封关运行,构建贸易新格局。

近日,海南省全面启动了全岛封关运作准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一举措意味着未来海南将实行“岛内一体化、海外开放”的全岛经济发展战略。随着以“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和“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核心的180多项政策文件相继落地生效,海南将逐步构建自贸港政策体系,积极打造外商投资新热土。

海南全岛封关政策是中国政府为打造国际化自贸港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有望为海南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然而,海南全岛封关政策的成功实施还需要克服一系列的困难,如海关监管、走私、逃税等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其预期的经济效益,推动海南自贸港的建设迈上新台阶。


(2)结合材料,运用超前思维的知识,分析海南全岛封关政策的可行性,并就其成功落地提出合理化建议。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