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复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6

创设良好平台激发青春活力

青年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因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

S市在市委领导下将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纳入工作重点,优化青年宜学环境,不断完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资质认证等教育培训服务体系,着力建设终身学习型城市。同时,为了促进青年宜业宜家,出台了覆盖就业、创业、居住等领域的普惠性政策,破解青年就业居住难题,增强其创业底气,降低青年人落户门槛。

轻松、娱乐、开放的人文环境有利于促进创意创新。S市积极回应青年人的高品质精神文化需求,建设青年友好“宜娱”之城,也让丰富多彩的文娱生活进一步激发青年人的创新创意灵感。

【小题1】《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青年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的大时代”。新时代青年大有可为,是因为他们(     
A.身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B.深植家国情怀,与国家人民共命运
C.立足新时代,努力适应新发展要求
【小题2】(多选)S市某区委从优秀年轻干部中选派援藏援青援滇人才,与西部各族儿女一道,奋力谱写西部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选拔优秀青年干部援边的作用在于(     
A.巩固民族区域自治,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B.加强和维护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C.为青年干部发展提供条件,助力其实现人生价值
D.促进区域发展,巩固边疆稳定,维护国家的安全
【小题3】“青年发展型城市大意是指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积极践行青年优先发展理念,促进青年高质量发展和城市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的城市发展方式。”
(1)以上叙述运用(     )
A.定义的方式明确了概念的外延
B.划分的方式明确了概念的内涵
C.种差加属的方式对内涵下定义
(2)“青年发展型城市是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城市发展方式。”运用性质判断换位推理可得出(     )
A.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城市发展方式一定是青年发展型城市
B.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城市发展方式之一是青年发展型城市
C.青年发展型城市不是不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城市发展方式
【小题4】(多选)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把着力点放在解决青年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上,化解“小问题”中潜藏的“大隐患”,真正做到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这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是(     
A.把握适度原则,防止事物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B.坚持系统优化,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
C.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从而抓住事物的本质
D.坚持发展观点,用动态的方式思考认识事物
【小题5】综合学科内容,从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和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论述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的必要性。
要求:
(1)综合运用所学内容概括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的必要性,联系论题形成总论点;
(2)理论论证中论题、总论点、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论述逻辑准确、连贯、完整;
(3)概括地引用上述案例进行事实论证,以充分支持分论点;
(4)准确使用思想政治学科术语;
(5)建议论述篇幅400字左右。
2024·上海虹口·一模
知识点:掌握系统优化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抓住新时代的历史机遇期党的二十大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培育新质生产力   激活发展新动能

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尔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说,“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2024年3月5日习近平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各地要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在生产力的1.0时代,传统的生产力公式表示为:

——生产力=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

在生产力的2.0时代,将科学技术同生产力各要素相结合,生产力公式表示为: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在生产力的3.0时代,以新质生产力为具体表现形式的生产力公式可以表示为:

新质生产力=(科学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优化组合

【小题1】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       
A.伟大成就B.历史方位C.关键抉择D.历史机遇
【小题2】(多选)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求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此我国需要(       
A.贯彻落实创新发展理念,加速新旧发展动能转换
B.加速淘汰传统产业,显著提高新兴产业所占比重
C.科学谋划变革性技术,夯实未来发展的技术基础
D.坚持开放发展,通过加强技术引进实现飞速突破
【小题3】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发展新动能。这体现了贯彻新发展理念要坚持______________发展。
【小题4】请结合所学内容,以“新时代青年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题,提出两条切实可行的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创设良好平台   激发青春活力

青年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因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

S市在市委领导下将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纳入工作重点,优化青年宜学环境,不断完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资质认证等教育培训服务体系,着力建设终身学习型城市。同时,为了促进青年宜业宜家,出台了覆盖就业、创业、居住等领域的普惠性政策,破解青年就业居住难题,增强其创业底气,降低青年人落户门槛。

轻松、娱乐、开放的人文环境有利于促进创意创新。S市积极回应青年人的高品质精神文化需求,建设青年友好“宜娱”之城,也让丰富多彩的文娱生活进一步激发青年人的创新创意灵感。

注:“青年发展型城市":是指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积极践行青年优先发展理念,更好满足青年多样化、多层次发展需求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不断优化,青年创新创造活力与城市创新创造活力相互激荡、青年高质量发展和城市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的城市发展方式。

结合材料,综合学科内容,从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角度,简要分析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的必要性。

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近年来,上海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新路。

上海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城市建设和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城市治理现代化,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认真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上海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把“人民建”和“为人民”更好结合起来,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优质的供给服务人民,加快生态环境治理,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安全城市、智慧城市、公园城市,大力弘扬城市精神品格,努力把上海打造成人人向往的魅力之城、未来之城。

【小题1】(多选)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也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的孕育地。伟大的建党精神(     
A.产生于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和实践
B.是凝聚中国共产党引领民族复兴的精神火炬
C.是决定当代中国前进方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D.承载着党和人民对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的追求
【小题2】上海已将生物多样性纳入城市规划,提高城市乡土物种多样性以及城市与周边地区的生态连通性。上海已建成430余座城市公园,人均绿地面积超过8.5平方米,绿道总长度1537.78公里,不断满足城市居民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这体现的国家职能是(     
A.科学宏观调控B.维护国家稳定C.保卫国家安全D.促进社会发展
【小题3】法治建设是现代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近日,《黄浦区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的实践与探索》作为基层法治建设样本,成功入选《上海法治发展报告(2023)》。黄浦区相继出台了《黄浦区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黄浦区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专家咨询论证办法(试行)》等文件,实现合法性审查从粗放到精细、从定性到定量的创新性转变。这种创新属于(     
A.理论创新B.制度创新C.科技创新D.文化创新
【小题4】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理念,必须弘扬劳动精神。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在全国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上海市各级各类学校纷纷通过家务劳动清单化、校园劳动岗位化、服务劳动学分化、创造劳动课程化等方式,开展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基于上述背景,可以得到以下推论结构:
大前提:______________
小前提:所有大中小学都是要贯彻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的机构
结论:______________
请从以下四个判断中选取两个,将上述三段论推理补充完整(     
①所有大中小学都应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
②有些大中小学都是要贯彻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的机构
③所有贯彻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的机构要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
④有些贯彻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的机构要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
A.①-③B.③-①C.②-④D.④-②
【小题5】结合材料,从“人民建”和“为人民”的角度,论述上海如何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要求:
(1)综合运用所学内容概括上海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做法,联系论题形成总论点;
(2)理论论证中论题、总论点、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论述逻辑较准确、连贯、完整;
(3)概括地引用材料(也包括第11-14题的试题材料)进行事实论证,以充分支持分论点;
(4)准确使用思想政治学科术语;
(5)建议论述篇幅限制在400字左右。

(三)“双减”中的中国梦

为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2021年7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小题1】“双减”政策的制定反映了(     
A.正确的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基础
B.生产力要适应生产关系的发展
C.对同一确定对象的正确认识有多个
D.上层建筑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小题2】(多选)中办、国办印发了意见,是迈出了回归教育规律的关键一步。贯彻“双减”政策还需要(     
A.人大行使监督权,加强对学校和培训机构的监管
B.教育回归育人初心使命,切实减轻家庭教育负担
C.党中央加强教育生态建设,查处培训机构经营行为
D.学校实施质量提升工程,更好发挥育人主体功能
【小题3】“双减”政策出台,引发热议。王同学家长:“我不赞成“双减”,因为孩子的学习时间变少了,课外的专门辅导也没了。可是,我也不赞成“不双减”,毕竟政策的目的是减轻家长和学生的压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王同学家长主要的逻辑错误在(     
A.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B.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C.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
【小题4】(多选)随着“双减政策”在各省市的逐步落地,无法成功转型的教培机构终将被淘汰。这表明(     
A.社会意识的变化根源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发展
【小题5】(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价格与需求一般存在密切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下图正确表示两者关系的是(     )
A.B.C.
(2)以上的思维过程体现了认识发展历程中_____阶段。(     )
A.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B.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C.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小题6】(多选)2023年寒假快要来了,某校学生利用上高三毕业这个假期参与社会实践,增长见识才干,为进入大学做准备。下列参与政治生活实践的设想正确的是(     
ABCD
积极参加政府工作报告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活动,围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主题建议广泛听取意见,保障公民的决策权,减少决策失误。针对假期学生作业负担过重,通过市民热线向市教委反映情况,要求落实“双减”政策。针对个别乡村以防控疫情为由私设路障阻挠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现象,建议村委会依法行政,避免过度防疫。主动请缨参与社区核酸检测和疫情防控宣传活动,用行动彰显新时代中学生的良好风貌。

A.AB.BC.CD.D
【小题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核心,不断探索如何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1955年教育部就学生的减负问题发过文。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又提到:“学生负担太重是不好的,今后仍然要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和纠正。2000年1月8日,教育部向全国各地中小学发出了《关于在中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减负也因此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2021年为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


结合材料,综合运用学科内容,从价值观的角度,阐述新时代推进“双减政策”的合理性。
【小题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制定规划谋定而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合理规划,统筹安排,从建国初期的“一五计划”到正在贯彻实施的“十四五规划”,从“三步走”战略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商以求同协以成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2021年,我国不断推进政党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直面问题保障民生】2021年我们党带领人民办成了一系列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落实“双减”政策,74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等。

【立法先行良法善治】2021年继续发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综合学科内容,结合材料,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角度,论述我国如何发挥政治优势凝聚中国力量的。
(1)综合运用所学内容概括材料中我国其中的两个以上的政治优势,联系论题,形成总论点;
(2)理论论证中论题、总论点、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论述逻辑准确、连贯、完整;
(3)概括地引用上述案例进行事实论证,以充分支持分论点;
(4)准确使用思想政治学科术语;
(5)建议论述篇幅限制在400字左右。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