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2 组卷1610

传承创新文明之光

【文化活动】

国家文物局出台《廊桥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推进莫高窟、应县木塔等保护利用,开展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开展“盛世中华何以中国”网上主题宣传,推进与柬埔寨、尼泊尔等国的历史古迹保护修复项目……安徽祁门的中国祁红科技博览园暑假期间免费向学生开放,充满好奇的青少年在这里了解有关部门红茶生产、科研的故事,感受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博览园以科技赋能传统产业可持续发展,以更符合现代人需求的产品赓续古老技艺。20237月,“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活动青海、西藏长江源头段探访启动;在内蒙古“乌兰牧骑月”活动举行的如火如荼,集中开展演出、宣传宣讲2100余场次,惠及各族群众180余万人次,进一步丰富了基层文化服务。

2023720日,以“舞动梦想,和美丝路”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精彩举行,来自亚洲、欧洲、非洲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名艺术家会聚天山脚下,让人们切身感受到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中国气派。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阐述如何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文明之光】

泱泱中华,璀璨齐鲁。儒家文化、齐文化、黄河文化、运河文化、泰山文化在山东交织,中华文明的根与魂在这里孕育并发出灿烂光芒。近年来,山东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要义,予以再研究再诠释,找到古与今的价值对接点。从丰厚富饶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取题材,创作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通俗化大众化的文艺作品,并注重以生动的形象、曲折的情节、丰富的想象力,展示中华悠久的文明历史、塑造多姿多彩的中华儿女群像、弘扬中国精神。借助高科技的技术和手段,予以现代转换,使其洋溢时代精神。焕发时代风采。借助流行文化元素,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电视节目、流行歌曲、游戏作品等等,使优秀传统文化生动有趣。山东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书写了传统文化守正创新的新篇章。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谈谈你对弘扬传统文化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的认识。
2023·全国·模拟预测
知识点: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辩证否定的原理及方法论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习近平


(1)结合材料,运用“坚定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相关知识分析我们应如何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

材料二   2022年6月23日,济南市文联“喜迎二十大,书写新黄河”文学采风创作活动走进历城区。为喜迎党的二十大,助力“黄河战略”的实施,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提升软实力,作家们沿黄河历城段一路东行,了解黄河险工的作用、维护,采访工作人员和附近村民,感受黄河治理几十年来的变化以及黄河沿线的民俗风情和黄河历史,采风团一行还寻访了黄河沿岸的历史遗迹、民俗风情、先进人物,力图通过第一现场感受黄河的历城篇章。本次活动将进一步推动作家们开展文学创作,讲好黄河故事,感受黄河秀美与魅力,紧紧围绕历城地域文化与黄河的关系、历城黄河故事的特点,谱写出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叫得响的优秀作品,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用文学赋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起步先行、探索路径作出应有的文学贡献。


(2)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说明济南市文联“喜迎二十大,书写新黄河”文学采风创作活动的意义。

2022年9月15日至19日,第三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首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将在山东济南盛大启幕。这是一场“博览中华手造共享文旅盛会”的文化盛宴;是一张丰富“山东手造”“中华手造”品牌内涵的城市新名片;是一个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向世界输送中国文化的创新之举……大河匠心——首届沿黄传统工艺高峰论坛将以手造为重点研讨内容,促进山东省与沿黄省(区)在传统工艺领域的对接合作。进一步拓宽沿黄九省(区)手造工艺传承与创新、文旅产业创新发展,搭建手造工艺、文旅资源、产品与资本对接合作平台,引领沿黄各省(区)传统工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3)运用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谈谈如何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小题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文化自信的源泉。
(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这体现的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是(     )
A.连续性
B.创新性
C.统一性
D.包容性
E.和平性
(2)(多选)博物馆,承载的是历史记忆,传承的是绵长文脉。习近平指出,要把博物馆事业搞好,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希望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多一些和博物馆的深度接触,进一步增强历史感。发展博物馆事业有利于_____
A.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的优秀成果
B.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C.加强道德建设,发挥榜样作用,弘扬文明风范
D.丰富中华文化传承形式,创新文化传播的手段
【小题2】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1)(多选)春节是传承不息的文化纽带,春节文化蕴含着中国人民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理念。春节走向世界,世界拥抱春节。在中国的努力与推动下,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这是(     )
A.中国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尊重文明多样性的务实行动
B.中华文明所特有的巨大传播力及其影响力的重要体现
C.促进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与相互融合的强有力举措
D.联合国大会各成员国对中国重大传统节日的充分尊重
(2)结合材料,从“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和“影响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角度,说明“讲好中国故事”的意义。
_______
【小题3】(多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两个结合”(     
A.是中国共产党推动理论创新和文化繁荣的必由之路
B.有力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机理
C.完整构成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
D.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深刻认识
【小题4】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盛世修文的宏愿,蕴藏着深沉的家国情怀、民族情怀。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复兴文库》作序,亲自批准建设中国国家版本馆等一系列修文、修典重大项目,有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习近平强调:“盛世修文,我们这个时代,国家繁荣、社会平安稳定,有传承民族文化的意愿和能力,要把这件大事办好。”

结合材料,运用链接中的原理,谈谈我们要把“盛世修文”这件大事办好的理由。
(链接:不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了不同时代的文化;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