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复合题 较易0.85 引用1 组卷69

以法为“盾”,守护未成年人清朗网络空间

2023年10月16日,国务院公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7章60条,重点就网络素养促进、网络信息内容规范、个人信息网络保护、网络沉迷防治等方面作出规定。(以下简称《条例》)。

为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国家网信办在前期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起草了《条例(送审稿)》。司法部会同网信办反复研究修改,先后多次征求中央有关单位、地方人民政府意见,形成《条例(草案)》。条例聚焦突出问题,结合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和网络空间的规律特点,细化未成年人保护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的已有制度,提高了法律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汇聚各方合力,形成良好社会氛围。条例规定了有关政府部门和学校、家庭、行业组织、新闻媒体等各方主体的责任,明确了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个人信息处理者、智能终端产品制造者和销售者等的保护义务。

《条例》指出:国务院教育部门应当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学校素质教育内容,并会同国家网信部制定未成年人素养测评指标;所有人不得通过网络、对未成年人实施侮辱、诽谤等网络欺凌行为;监护人应当加强条例聚焦突出问题,结合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和网络空间的规律特点,细化未成年人保护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的已有制度,提高了法律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高自身网络素养,规范自身使用网络的行为;新闻媒体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网络服务提供者不得诱导未成年人参与应援集资等网络活动,合理限制未成年人单次消费数额和单日累计消费数额,建立健全防沉迷制度等。

【小题1】近年来,网络“双刃剑”作用日益明显,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拓展了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空间,同时也引发了网络成谜、网络霸凌等问题。正确看待网络与青少年的关系,应该(     
A.抓住主要矛盾B.抓住内部矛盾C.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小题2】《未成年人保护法》最早颁布于1991年,中间经过了2006年、2020年的两次修订,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该法的修订体现唯物论的依据是(     
A.物质决定意识,《未成年人保护法》需要根据实际的变化做调整
B.要用发展的观点看事物,《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可以针对特定人群给予特殊的优待和保护
【小题3】(多选)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相关法律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这体现(     
A.量变与质变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前进的过程
B.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建成,并在不断健全
D.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小题4】综合学科内容,从“法治中国建设”和“全国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角度,论述:如何以法为“盾”,守护未成年人清朗网络空间。
要求:
(1)综合运用所学内容概括“守护未成年人清朗网络空间”的路径,联系论题形成总论点;
(2)理论论证中论题、总论点、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论述逻辑准确、连贯、完整;
(3)概括地引用第三题组所有文字材料进行事实论证,以充分支持分论点;
(4)准确使用思想政治学科术语;
(5)建议论述篇幅控制在400字左右。
23-24高二上·上海·期中
知识点: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及其方法论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如何建设法治国家推进全民守法的要求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法治护航、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1985年中共中央20号文件明确指出:“目前,保护青少年的有关法律还不完善,建议立法机关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宪法的精神,加紧制定保护青少年的有关法律。”

据此,1987年8月,在国务院法制局的协调下,共青团中央、国家教委分别进行有关青少年保护立法的调研起草工作。1991年9月4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并于2006年、2020年进行了两次修订。2020年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条文从72条增加到130条,新增网络保护等。修订过程中,近2万名未成年人通过网络参与,提出意见,其意见和诉求也得到了具体条文的反映。此外,在该法修订时,中国还同步启动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刑法》等的修改。

2023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该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中国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标志着中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律制度体系基本形成。条例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做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要求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指导未成年人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账号租售服务;强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通过网络对未成年人实施侮辱、诽谤、威胁或者恶意损害形象等网络欺凌行为。

【小题1】1989年11月20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第25号决议通过第一部有关保障儿童权利且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性约定——《儿童权利公约》,于1991年12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3次会议批准,成为中国认可的国际公约。这说明(     
A.中国是联合国中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
B.中国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C.中国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积极参与者
D.《联合国宪章》是各国制定政策的依据
【小题2】(多选)2023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论坛在浙江乌镇举办,来自政府机构、社会团体、国际组织以及高校、企业等100余位嘉宾,围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凝聚共识,共同守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这说明在数字化背景下,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需要世界各国(     
A.加强网络治理的国际合作B.提高网络经济的竞争实力
C.积极履行网络治理的责任D.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小题3】甲某与丙某之间存在邻里纠纷,丙某为了发泄情绪,在社交账号上发布了甲某未成年女儿乙某的肖像照,并做出了侮辱性评价。丙某侵犯了乙某的(     
A.发表权B.人格权C.身份权
【小题4】2022年7月以来,程某甲(12岁)在家自行下载注册A公司运营的某网络APP,并通过微信支付方式购买虚拟币、打赏等,仅半年时间,程某甲在该网络APP上累计消费人民币共计21.7万余元。关于此案,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程某甲的父母怠于履行监护职责
B.程某未履行刑事责任人的义务
C.公司应坚持依法、诚信经营原则
【小题5】结合材料,从党的全面领导和法治国家的角度,论述:良法善治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要求:
(1)综合运用所学内容概括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体系建设的经验;
(2)论题、总论点、分论点具有内在一致性,论证逻辑合理、连贯、完整;
(3)引用材料(也包括第14-17题的试题材料)进行事实论证,以支持论点;
(4)准确使用思想政治学科术语;
(5)篇幅在400字左右。

护江河安澜保国泰民安

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确立国家“江河战略”,擘画国家水网建设,我国大江大河治理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开展长江、黄河保护立法,是党中央部署的重大立法任务。全国人大常委会围绕长江、黄河保护立法开展调研,国务院对长江、黄河保护立法起草工作作出专门部署。长江、黄河保护法草案发布后,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20年12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长江保护法。2021年12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黄河保护法,这为长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

从守护岁岁安澜到坚持节水优先,从保护生态环境到改善民生福祉,长江、黄河保护法的正式施行,为长江、黄河焕发新颜提供了新动能。

【小题1】长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这反映了(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C.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D.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小题2】(多选)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分组审议了长江保护法草案三审稿。经过草案一审稿、二审稿的两次审议修改,草案三审稿内容更加丰富,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更强。最后,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长江保护法。这体现了(     
A.科学立法的基本要求B.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
C.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决定权D.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
【小题3】《长江保护法》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长江流域省级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国家长江流域协调机制的决策,按照职责分工负责长江保护相关工作。长江流域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落实本行政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促进资源合理高效利用、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维护长江流域生态安全的责任。上述规定明确了在长江保护方面的(     
A.侵权责任B.违约责任C.政府责任
【小题4】(多选)九曲黄河万里沙。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泥沙淤积与洪水风险相伴。保障黄河安澜,必须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的“牛鼻子”。这(     
A.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B.把握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C.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坚持了内外因辩证统一
【小题5】结合材料,从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角度,综合所学,论述长江、黄河保护法出台与实施是如何护江河安澜,保国泰民安的。
(链接: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要求:
(1)概括长江、黄河保护法出台与实施护江河安澜,保国泰民安的举措与具体表现;
(2)论题、总论点、分论点具有内在一致性,论证逻辑合理、连贯、完整;
(3)引用材料(也包括第9——12题的试题材料)进行事实论证,以支持论点;
(4)准确使用思想政治学科术语;
(5)建议篇幅400字左右。

网暴亟需大惩治

6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发布《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共20条,包括维护公民权益和网络秩序、严惩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提供法律救济、完善综合治理措施等内容。

《征求意见稿》提出,依法惩治网络诽谤、网络侮辱、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线下滋扰、借网络暴力事件实施的恶意营销炒作等行为。对网络暴力违法犯罪,应当体现从严惩治精神,重点打击网络暴力恶意发起者、组织者、推波助澜者以及屡教不改者,让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公平正义。《征求意见稿》还列举了应从重处罚的情形。

《征求意见稿》同时明确,通过信息网络检举、揭发他人犯罪或者违法违纪行为,只要不是故意捏造事实或者明知是捏造的事实而故意散布的,不应当认定为诽谤违法犯罪。针对他人言行发表评论、提出批评,即使观点有所偏颇、言论有所过激,只要不是肆意谩骂、恶意诋毁的,不应当认定为侮辱违法犯罪。

《征求意见稿》指出,对于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网络侮辱、诽谤犯罪,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及时立案。被害人提起自诉,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有关行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应当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征求意见稿》列举了应当认定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具体情形。

《征求意见稿》还规定,应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案件具体情况依法作出人格权侵害禁令。网络暴力行为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

社会公众可通过电子邮件或邮寄信函的方式,提出修改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23年6月25日。

【小题1】(多选)公检法三部门共同发布《征求意见稿》,说明(     
A.公安机关作为重要的司法机关,履行部分司法职能
B.人民法院是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唯一机关,严守公平正义底线
C.人民检察院是党领导下的司法机关,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
D.我国司法制度具有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的有效协调性
【小题2】《征求意见稿》指出,网络服务提供者对于所发现的网络暴力信息不依法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致使违法信息大量传播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这说明,网络服务提供者应(     
A.增强守法经营意识B.提高自主创新能力C.营造诚信经营环境
【小题3】无远弗届的网络空间,有人发言张口就来,经常情绪先行、理性后置,不经意间成了谣言的“二传手”、暴力的“助推者”,这提醒我们,治理网络暴力(     
A.要以法治的说服力和劝导力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
B.要以德治的权威性和强制性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觉悟
C.要侧重“止于微末”的细节,也要解决“防于未然”的问题
【小题4】结合材料,综合学科内容,从国家职能和全民守法的角度,论述我国应如何进一步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要求:(1)综合运用学科内容,概括不同主体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作用,联系论题形成总论点;
(2)理论论证中论题、总论点、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论述逻辑准确、连贯、完整;
(3)概括地引用上述材料进行事实论证,以充分支持分论点;
(4)准确使用思想政治学科术语;
(5)建议论述篇幅限制在400字左右。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