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129

“枫桥经验”诞生时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基层党组织发动群众,对存在破坏行为和潜藏破坏活动的人进行“评审和说理”,由群众监督改造他们,不把矛盾和尖锐问题“上交”,最终把他们中间的绝大多数改造成新人。由此进一步扩展到在基层社会管理中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依靠基层组织和广大群众,就地解决当地发生的各种矛盾、化解纠纷,最大限度地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枫桥经验”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却具有经久不衰的历史意义和新鲜的时代内涵;“枫桥经验”诞生于浙江农村,却有着全国性的广泛影响和全局性的指导作用;“枫桥经验”出自基层干部群众的创造,却成为我们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的一面旗帜和一个标杆。


结合所学相关知识,说明我们党大力推广“枫桥经验”的原因和意义。
23-24高三上·辽宁沈阳·期末
知识点:民主执政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枫桥,一座历史悠久的小镇,我国基层社会治理“枫桥经验”的发源地。上世纪60年代初,在社会实践中,浙江诸暨枫桥干部群众创造了以“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为主要内容的“枫桥经验”。

材料一55年来,“枫桥经验”之所以历久弥新,并迸发出旺盛生命力,关键就在于其真正体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法。“枫桥经验”一直没变。“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一“枫桥经验”的核心要义,指导着各地基层社会治理实践。“枫桥经验”又在变化。55年“枫桥经验”的发展历程,就是不断顺应形势任务需要,创造性解决不同时期社会矛盾和问题的过程。

材料二在坚持、发展“枫桥经验”的过程中,各地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方面进行了许多新探索,发挥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作用,不断赋予“枫桥经验”新的时代内涵。在山东,部分市县建设以儒家“和合”学说为核心的“和为贵”调解室,以儒家传统文化思想精髓,不断提升群众道德素养,厚植基层社会治理的道德底蕴,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在天津,当地搭建的智慧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拓展服务。比如开发区外来“新市民”群体约占常住人口的60%,开发区建设了“互联网十新市民综合服务”平台,在及时掌握新市民动态的同时,为他们提供服务。


(1)越是历经岁月淘洗,越会焕发璀璨光芒。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谈谈对“枫桥经验”“变”与“不变”的认识。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二,说明山东、天津是如何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的。
(3)55年来,“枫桥经验”逐步从枫桥走向浙江、影响全国,成为全国社会治理的一棵常青树。请写出其哲学依据。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