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4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正如列宁所言:“空想社会主义不能指出真正的出路。它既不会阐明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奴隶制的本质,又不会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也不会找到能够成为新社会的创造者的社会力量。”因此,必须被科学社会主义超越。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其客观条件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包括资本主义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发展以及社会结构的变化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准备了经济条件和社会基础,而科学社会主义能够成为科学的理论基础则是马克思在继承前人思想基础上的两个发现,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的发现,“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而剩余价值的发现,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使得“社会主义现在已经不再被看做某个天才头脑的偶然岌现,而被看做两个历史地产生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必然产物”,在两大发现的基础上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迅速确立起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域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在28年的浴血奋战中,党始终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和使命,团结带领广大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成立,意味着一个旧文明体向新文明体的革命性转变。中国历史从此进入新纪元。


(1)结合材料一,解读社会主义如何能实现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2)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新中国的成立,意味着一个旧文明体向新文明体的革命性转变,中国历史从此进入新纪元”的理解。
23-24高三上·河北张家口·阶段练习
知识点: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凭着坚船利炮野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在几千年历史进程中创造了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悲惨境地。旧式的农民战争走到尽头,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屡屡碰壁,其他种种方案纷纷破产……

材料二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确立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材料三   在艰辛的探索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经过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劳动人民成了新中国的主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时期。



【设计意图】基础检测(1--6):这部分选题都是依托简单的情景,考察学生对各种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的基础知识的把握和识别。并且能够运用唯物史观知识,对各个社会形态做出简单、正确的再认和描述。

【设计意图】知识综合(7--9):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高考必备知识的综合性考察,同时也考察学生的综合思维和概括能力。能对某一社会形态做辩证的比较,也可以对几种社会形态做出异同比较和鉴别。

【设计意图】拔高训练(10--12):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高考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的考察,学生能够初步运用唯物史观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对社会现象和某一观点做出分析、评析的能力,并能揭示其背后的理论逻辑。

【设计意图】开放探究(13):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必备能力的的深度考察,答案不唯一,调度多种知识,观照学生思维个性,注重考查考生创新能力、发散思维。
【小题1】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和历史任务是什么
【小题2】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为什么“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小题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里?
【小题4】在严峻的生死考验面前,在革命前途仿佛已变得十分黯淡的时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继续战斗”,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小题5】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是20世纪的伟大历史事件。结合材料,从国内国际两个角度,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小题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是什么。
【小题7】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共同点是什么?分析中国革命出现这种“新”的主要原因。
【小题8】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如何完成救国大业的。
【小题9】有人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劳动人民成了新中国的主人,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请你对此加以评析。
【小题10】有人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请运用所学知识,评析该观点。
【小题11】如何理解党应运而生,中国人民在斗争中就有了主心骨?
【小题1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为什么把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前面添加个“新”字。说说你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理解。
【小题1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近代中国社会出现“从‘沉沦’转而‘上升’的趋势”的主要原因进行探究。

(二)历久弥新的马克思主义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四个方面”高度评价了马克思主义。第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二、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第三、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第四、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签个人类精神的精华。

【小题1】马克思主义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束缚,创立了唯物史观。关于唯物史观,理解正确的是(     
A.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B.揭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
C.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D.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小题2】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______的最终诞生。
【小题3】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包括(     
A.揭示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
B.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C.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
D.阐述了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小题4】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关键在于对资本主义阶级本质的揭露,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认知。下列理论学说能够揭示这一问题的是(     
A.劳动价值学说B.剩余价值学说
C.德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小题5】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的历史事件是(     
A.十月革命的胜利B.巴黎公社的成立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D.“宪章运动”的爆发
【小题6】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在于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     )
【小题7】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就在于空想社会主义者仅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     )
【小题8】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
【小题9】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以及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的表现是(     
A.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C.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小题10】狄更斯在描述资本主义社会时曾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最好”是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建立(     
A.在当时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人类思想上的极大解放
B.消灭了剥削和阶级分化
C.实现了普选和人人平等
D.工人可以自由地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述了“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马克思主义行”三个重要命题,并强调对三大命题的理解把握关乎理想信念,关乎前途命运。

◆马克思主义行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曾经革命性地打破了封建主义的束缚,创造出了超出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辉煌,但是资本主义社会存在“不治之症”,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马克思提出科学社会主义之前,空想社会主义者早已存在,但由于没有揭示社会发展规律,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的有效途径,因而也就难以真正对社会发展发生作用。马克思创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


(1)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阐释“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中国共产党能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顶”马克思主义的“天”,“立”中国国情的“地”,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干年历史上最恢弘的史诗。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理论引领伟大实践。


(2)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史。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这一论断加以论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

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必然走适合自己特点的现代化道路。


(3)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康庄大道,目标光明,但任重道远。请就如何走好这一道路提出三条原则性建议。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