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7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敦煌,这颗丝绸之路上的明珠,以其雄浑厚重的历史底蕴、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让人流连忘返。如何做好新时代敦煌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成为一个重要命题。近年来,敦煌市培育《敦煌盛典》《又见敦煌》《丝路花雨》等多部文化演艺精品剧目,借助移动舞台、全息投影、数字灯光等高新技术,让广大游客深切感受敦煌文化艺术的魅力。并常态化开展敦煌曲子戏、敦煌社火、敦煌舞等线上展播和文艺作品进校园、进社区活动,每年举办民族器乐·民族舞蹈艺术周、中小学生艺术展演、经典诵读等文化活动100余场(次)。敦煌还与日本、韩国、瑞典等8个国家的10多个友好城市建立定期交流互动机制,在亚美尼亚、乌兹别克斯坦等国驻外使领馆举办10期“敦煌文化环球连线”系列讲座,取得良好线上交流效果。敦煌市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加快文旅产业新业态培育提升,开发月牙泉小镇、莫高里工匠村等一批特色文旅产业项目,研学演艺、沙漠露营、户外徒步等新业态持续发展壮大;九色鹿系列胸针、伎乐天系列钥匙扣、乐舞飞天书签…一个个充满创意的文创产品,让游客爱不释手。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敦煌是如何做好新时代敦煌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的。
23-24高二上·辽宁沈阳·阶段练习
知识点: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文化强国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96日,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在甘肃敦煌开幕。

本届文博会以沟通世界: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为主题。中外嘉宾表示,敦煌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是文化文明的汇聚交融之地,要大力倡导丝路精神,积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广泛开展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应倍加珍惜、深入研究、大力弘扬敦煌文化,挖掘敦煌文化所蕴涵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艺术传统;应保护传承人类文明瑰宝,在古代文明研究联合考古、古迹修复、博物馆建设等方面深入推进文化遗产领域国际合作;秉持对各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礼敬之心,贯通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建设富于时代精神和世界眼光的现代文明。


(1)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简述举办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意义。

樊锦诗,现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被尊称为敦煌女儿。她坚守大漠半个多世纪,用行动践行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莫高精神,奉献敦煌的初心始终没有改变,以敦煌石窟考古研究、保护和管理为自己的崇高责任。她视敦煌石窟的安危如生命,利用现代数字技术,打造数字敦煌,为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的永久保存作出了杰出贡献。70多年来,在莫高精神的感召下,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从四面八方来到敦煌,留在大漠,如今敦煌研究院已经从建院之初的18人发展到1463人。莫高精神已成为敦煌研究院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


(2)保护莫高窟,传承莫高窟文化需要弘扬“莫高精神”。请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加以分析说明。
(3)请运用辩证思维的知识,对如何更好地传播敦煌文化提出两点建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季羡林先生说:“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莫高窟建造,始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历时千年。在千年悠远的时光中,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沿着丝绸之路在此汇聚,多种文化在此不断交流融汇,塑造了以中原文化为主导的多元开放、独具魅力的敦煌文化,演绎了丰富多彩的敦煌故事。那些精美的绘画与雕塑,带给人们极具震撼力的艺术感受,那些数以万计的赤轴黄卷,蕴藏着丰富的文献资源。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在甘肃考察时指出,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能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强调,推动敦煌文化研究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加强同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通。

材料二   A市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但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平衡,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近年来,A市在建设文化强市的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坚持经济发展的工作重心不动摇,以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为目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建设文化强市;开展“唱红歌,诵经典”主题文化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全市人民的爱国热情,坚定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信念;弘扬主旋律,挖掘当地红色文化、民族风情等资源,借助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人文精神,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文化产业连续多年保持28%以上的增速;举办科博会,在展示本市科技成果和文化特色的同时,也在交流中吸取了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开展“中国梦”主题征文活动,号召广大群众积极投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敦煌文化是如何展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
(2)根据材料二中A市的做法,谈谈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启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是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元年。

材料一S镇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景色优美,资源丰富。该镇深挖民俗文化,发挥当地传统民风民情民俗的独特魅力,采取“旅游+民俗文化、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模式,举办民俗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旅游节会活动,吸引着城里人来景区看风景、看表演,在田园中采摘蔬果,在农家乐吃土菜。该镇请专家设计研发,把镇上丰富的竹子和奇石做成了手工艺品;开发当地的野生食品和土特农产品,在卖给游客的同时,还销售到全国各地。现全镇特色产业年产值近5亿元,大量的农民成为工人,并带动全镇300余户贫困群众户均增收达8000元。

材料二G省加快发展文旅产业,把多家知名景区打造成旅游精品,规划7条精品文化旅游带,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研学旅游、休闲旅游、康养旅游等。通过引外智、用外资、借外力,积极开展协同合作,助推文旅产业升级取得新突破。做好景区沿线道路和停车场建设,通过.资本投入、技术植入、模式输入、房车引入和游客导入五大路径,促进全域旅游产业升级。


(1)有人根据材料一得出结论:“文旅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G省是如何发展文旅产业的。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