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较易0.85 引用3 组卷112

社会主义的兴起旨在建立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消除资本主义的种种矛盾和弊病。在人类历史上是先有社会主义思潮,后有社会主义实践。19世纪40年代以来,科学社会主义经历了三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形成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二次是社会主义从理想发展为现实,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第三次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他们卓越的才智当然对形成这一伟大思想体系起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不能仅仅从他们的才智中去寻找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根源,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适应社会实践和时代发展需要产生的。

科学社会主义不是某个天才思想家头脑中的产物,而是人类历史运动的必然前景。结合材料,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3-24高一上·山东·阶段练习
知识点:空想社会主义工人运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500多年来,社会主义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深入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状况,提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社会主义思想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实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批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走向多国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70多年前就科学揭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1)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知识,分析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2)结合材料,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知识,简要阐述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某校高一(1)班学生在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真理性和历史必然性”时,搜集到以下材料。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作为承载人类美好理想的社会思潮已存在近500年的时间。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20世纪初,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实际相结合,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从此,社会主义的时代洪流汹涌澎湃,改变了20世纪以来的世界格局。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假如你是该班学生,请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