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9年前4个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3052.4亿元,同比增长6.4%,美对华投资同比增长24.3%。。

2018年全球投资普遍下滑,然而中国吸收外资却逆势增长3%;外贸进出口总值突破30万亿元,创历史新高;GDP突破90万亿元。

保护主义逆风下,是什么让中国愈挫愈勇,成绩斐然?答案是: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不断深化改革。新个税法实施,降低社保费率,增值税税率进一步下调;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提速;教育改革、养老制度改革、医疗改革齐头并进。

注重制度型开放。2018年数次主动降低关税至7.5%;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缩减约四分之一;推进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出台外商投资法。作为中国放宽汽车行业外资股比限制后的首家外商独资车企特斯拉只用了半年时间就落地中国。

外贸企业国际布局更加多元,2019年前4个月,我国对欧盟、东盟、韩国、俄罗斯等出口分别增长14.2%、13.4%、7.7%和9.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拉动作用愈发明显。

区域协调发展。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雄安新区整装待发,东北振兴、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次第推进。

新动能促进新发展。无人机、无人驾驶、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5G等新技术层出不穷。2018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近2万亿元。

更广领域扩大外资市场准入、更大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更大规模增加商品和服务进口、更加有效实施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更加重视对外开放政策贯彻落实。


(1)概述材料中所反映的我国经济发展关键词。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分析,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理论与实践原因。
19-20高三下·贵州黔西·阶段练习
知识点: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不仅跃升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而且完成了由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向贡献者的角色转变。

材料一:

年份进出口贸易总额进口贸易出口贸易
规模增速规模增速规模增速
201624.33-0.9%10.490.6%13.84-2%
201727.7914.2%12.4518.7%15.3310.8%
201830.519.7%14.0912.9%16.427.1%

注:从外贸市场看,2018年我国与传统贸易伙伴继续保持良好贸易关系,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洲、拉丁美洲进出口增速分别高出了整体3.6%、6.7%和6%;从产品来看,部分高附加值机电产品和装备制造产品出口保持良好增势。如金属加工机床增长19.2%,手机增长9.8%,汽车增长8.3%。

材料二:截止2018年底,我国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约96万家,实际使用外资超过2.1万亿美元,成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的新形势,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有效利用外资,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也为我国继续成为全球投资热土提供了更有力的法治保障。中国将继续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主动扩大进口,为国内外企业家投资创业营造更加透明有序的营商环境。许多行业进一步开放后,国内同行业竞争加剧,成本下降,给百姓生活消费带来便利。《外商投资法》的颁布是中国外商投资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能够进一步将我国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推动更高质量发展。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正大力发展自身竞争力,同时与外界保持高度融合。

材料一   读懂经济大势,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是一面直观的“显示屏”。新时代十年来,绿色日益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单位GDP能耗下降26.4%,单位GDP水耗下降4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34.4%……2012年至2021年,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平均6.6%的经济增长,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2023年1至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9%,服务零售额增长19.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1%,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7.9%……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主要内容的“三新”经济快速增长,2022年增加值首超20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17.36%。2023年1至10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1%;2023年1至9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22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5%;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5.9%,增速快于GDP增速。

材料二   广东、福建、海南三省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三省在加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的同时,不断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越来越多的外资投向先进制造、节能环保、科技创新等领域;越来越多企业积极开展对外投资及合作,开拓发展空间、增强竞争优势;着力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提供高水平制度供给、高质量产品供给、高效率资金供给;落实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促进公平竞争,保障外资企业依法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招投标、标准制定,加大知识产权和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说明广东、福建、海南的做法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启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应时之举。

从设立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探索制度型开放,到不断扩大“一带一路”的朋友圈,参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国已经从早期的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和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转变,正在努力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新格局。着力培养出口竞争的新优势,不再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也不再简单的依靠低成本的人力资源,而是突出新的核心竞争力。

从自贸区推出第一张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迈出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第一步,到清单上的项目从190项缩减到27项,再到海南自由贸易港推出了第一张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实现服务贸易管理模式根本性变革。2022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1.2万亿元,同比增长6.3%。吸引外资质量不断提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46.1%、28.3%;外商投资区域布局更趋均衡,中部、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21.9%、14.1%。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应该如何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新格局。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