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3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伟大事业始于伟大梦想,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顺利返回。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太空三人组”在中国空间站驻留工作6个月,发扬中国航天精神,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在太空停留时间最长纪录。在此期间,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开展了空间站组装建造、通过机械臂辅助舱段转位、手控遥控操作等试验,验证了空间站舱段转位技术、机械臂大负载操控技术,为后续空间站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还进行了航天医学、微重力物理领域等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面向青少年开设“天空课堂”,进行太空教学授课,圆满完成了科普教育活动。

这次飞行是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六次飞行,也是该阶段最后一次任务,同时也拉开了空间站建设阶段的序幕。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2022年我国计划实施6次发射任务,天舟四号和天舟五号——两次货运飞船,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两次载人飞船,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等,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也将于2022年年底前“会师”太空。这将是我国首次实现2个乘组6名航天员同时在轨。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有关知识对我国空间站建设过程的科学性加以分析。
22-23高二上·河南郑州·期中
知识点:实践的特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原理及其方法论哲学角度考查航空航天成就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的原因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神舟已启程,再楫向“天宫”。千百年来,飞天都是中华民族最绮丽美妙的想象,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四号。中国人奔赴浩瀚宇宙的步伐从来停止。2022年6月5日上午10时44分07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3名航天员进驻核心舱并在轨驻留6个月,将首次进驻“问天”“梦天”实验舱,建立载人环境;配合地面开展两舱组合体、三舱组合体。大小机械臂测试,气闸舱出舱相关功能测试等工作;首次利用气闸舱实施出舱活动:完成两个实验枪14个机柜解锁,安装等工作。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四号,先后突破了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进入太空到建速空间站。从出舱活动到交会对接,从短期在轨试验到多人长期驻留停靠的关键技术攻关,中国载人航天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既定的发展战略稳步前进。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标志中国空间站建设任务再次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为后续空间站建造运营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为中国建造“天宫”打下重要基石。


(1)运用事物发展的形式或状态的原理,结合材料说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材料二   飞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神舟一号”成功发射至今,经过几代航天人的奋斗,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实现了从无人到有人,从航天员出舱到两个航天器组合飞行等多个跨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的不懈追求。

2022年3月23日,“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王亚平说,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发射入轨后,我们在轨会拥有更强大的科研能力,“天宫课堂”也会更加精彩,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探索科学奥妙。这次跨越时空的特殊科普课,不仅是一堂航天知识普及课,更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进一步激发了青少年探索浩瀚宇宙的兴趣,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了一颗闪耀的航天梦种子。


(2)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青少年在铸就飞天强国梦中应如何作为。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