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3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某校高二(1)班学生以“走进英雄、崇尚英雄、学习英雄”为议题,纷纷上网搜集材料,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材料一   2023年5月,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万步炎同志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万步炎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秉持科技报国理念,自觉践行科学家精神,把祖国的需要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模范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职责使命。他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三十多年如一日扎根海洋资源勘探技术研究,带领团队全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为我国海洋矿产勘探技术和装备研发作出了开创性贡献。他潜心立德树人,注重言传身教,大力奖掖后学,打造了一支高水平创新团队,培养了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

材料二   2023年3月,菌草技术发明人、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当选"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为解决"种植食用菌就必须砍树"的世界级难题,林占嬉经过无数次试验,于1986年发明了以草代木培养食用菌的菌草技术。长期以来,林占嬉一直活跃在菌草研发和推广的一线,他的身影出现在沙漠荒滩、黄土高坡、青藏高原。目前林占嬉的团队已筛选、选育出49种菌草,菌草技术从最初的“以草代木”种菇,扩展到菌草生态治理、菌草饲料、菌草材料、菌草生物质能源开发等领域。林占嬉成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的一员,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菌草扶贫之路。

材料三   “边境多缉一克毒,内地少受十分害。”为了这个承诺,无数缉毒民警风餐露宿、隐姓埋名、卧底擒凶,冒着枪林弹雨与毒贩生死搏杀……只能以“马赛克”示人,据不完全统计,牺牲在缉毒岗位上的警察平均年龄不到四十岁。把自己的生命默默无闻奉献在战场上的足可称为英雄,特别是我们的缉毒英雄。西方的毒品文化,起源于美国影响深远的嬉皮士颓废派运动时期,大量的吸毒者特别是青少年吸毒者在美国出现,产生了一种与主流文化相对立又并存的亚文化形式,这便是毒品亚文化或称吸毒亚文化。这种亚文化包括一定的社会风尚成分,或者说,有一种视吸毒为荣、崇尚吸毒的道德风尚。正是这种风尚腐蚀着人们的灵魂,破坏着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

材料四   60年来,雷锋精神始终鼓舞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涌现出一批批雷锋式的英雄人物。从与时代同行诠释“雷锋精神”生命力的郭明义,到用生命坚守初心和使命的扶贫干部黄文秀,再到点亮乡村女孩人生梦想的乡村教师张桂梅……在这些时代楷模的身上,无不闪现着雷锋精神的道德光芒,激励着更多的人见贤思齐、择善而从,让雷锋精神在一代代人的赓续传承中开枝散叶、发扬光大。“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设计意图】基础检测(1--4):这部分选题考查学生对本课时基础知识的把握和识别。达到到必备基础知识的简单、正确的再认和描述。

【设计意图】:知识综合(5--7):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高考必备知识的综合性考查,同时也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和概括能力。能对相关知识做辩证的比较,或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拔高训练(8--11):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高考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的考查,学生能够初步运用哲学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对社会现象和某一观点做出分析、评析的能力,并能揭示其背后的哲学逻辑。

【设计意图】开放探究(12--14):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必备能力的的深度考查,答案不唯一,调动多种知识,观照学生思维个性,注重考查考生创新能力、发散思维。
【小题1】哲学意义上的价值和具体事物的价值有何关系,有何特征?
【小题2】人的价值含义?如何理解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小题3】价值观及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小题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意义、要求?
【小题5】运用人的价值的知识,说明万步炎同志为什么会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小题6】结合雷锋平凡而伟大的一生,运用价值观知识说明在平凡岗位亦可铸就辉煌的人生。
【小题7】说一说你是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小题8】万步炎同志先进事迹为我们生动诠释了人生的真谛,运用“人的价值”的知识加以说明。
【小题9】分析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小题10】运用人生价值的知识,说明菌草技术发明人林占嬉当选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的原因。
【小题11】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相关知识,说明缉毒英雄为什么能够一往无前地做“刀尖上的舞者”。
【小题12】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不容任何污蔑和亵渎。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有关知识,以“让英雄流血不流泪”为题撰写一篇哲学小论文。
【小题13】班级举行“树立正确价值观,做新时代好少年”主题班会,请列举两个发言要点。(要求主旨鲜明,朗朗上口,每个要点在15个字以内。
【小题14】以“弘扬雷锋精神青春建功新时代”为主题撰写两幅标语。
23-24高二上·全国·课时练习
知识点:人生的真正价值价值观的含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为标尺,持之以恒答好人民考卷,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体人民的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到改革开放之后解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发展问题,再到今天探索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问题,与一些发达国家少数人享受现代化成果不同,中国的现代化不是少数人的现代化,而是着眼于最广大人民利益实现的现代化,是以全体人民为中心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新时代新征程,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严峻复杂的风险挑战,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要永葆“赶考”的清醒,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材料二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中国空间站的建设,从无到有,是几代航天人的梦想和接续奋斗。从神舟飞船到天宫实验室,再到空间站组合体、“T”字基本构型的中国空间站,航天员太空居所不断扩容,正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激励各条战线的航天人实干苦干、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发展道路;2021年,雷锋精神被列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

材料三   “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新时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我们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迫切需要发扬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担当精神。无论是攻克科技领域的“卡脖子”难题,还是书写乡村振兴的大文章,无论是投身经济建设的主战场,还是服务社会民生的最基层,广大青年都需要扛起时代的责任。



【设计意图】基础检测(1--4):这部分选题考察学生对本课时基础知识的把握和识别。达到到必备基础知识的简单、正确的再认和描述。

【设计意图】:知识综合(5--7):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高考必备知识的综合性考察,同时也考察学生的综合思维和概括能力。能对相关知识做辩证的比较,或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拔高训练(8--11):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高考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的考察,学生能够初步运用哲学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对社会现象和某一观点做出分析、评析的能力,并能揭示其背后的哲学逻辑。

【设计意图】:开放探究(12--14):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必备能力的的深度考察,答案不唯一,调度多种知识,观照学生思维个性,注重考查考生创新能力、发散思维。
【小题1】什么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可能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小题2】简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小题3】简述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知识。
【小题4】简述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知识。
【小题5】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结合材料,从社会历史的本质角度对此加以阐释。
【小题6】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
【小题7】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永葆“赶考”的清醒。
【小题8】运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知识,谈谈你对“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的理解。
【小题9】运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带领中国人民书写历史,跨入新时代的。
【小题10】有人认为:“科学的顶层设计要树立人民至上的理念,因为人民的意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请以历史唯物主义为视角,评析该观点。
【小题11】运用党的群众观点的知识,阐明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小题12】青年应珍惜伟大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出最美的青春之花。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撰写相关人生感悟。
【小题13】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写一篇政治小短文。要求:要求:观点鲜明、知识运用准确、逻辑清晰,字数不少于200字。
【小题14】明天的中国,奋斗创造奇迹。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所学,以“明天的中国,奋斗创造奇迹”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观点鲜明、知识运用准确、逻辑清晰。

材料一   《“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工作,包括指出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加强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巩固壮大主流舆论,繁荣文化文艺创作生产,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促进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强人才队伍等;明确要求“坚持人民至上”“做到文化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将“人民在精神上更加主动”“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等作为目标任务。

材料二   近年来,江西各地在推进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坚持在形式上融合创新,在内容上守正创新,在服务上优化提升,红色旅游提质升级明显: “革命摇篮”井冈山推出的“吃一顿红米饭,唱一首红军歌,走一趟红军路,读一本红军书,听一堂传统课,扫一次红军墓”的“六个一”活动,既有体验,也能寄托哀思,内容丰富的“套餐式”旅游融合产品,深受广大游客特别是青少年的欢迎;围绕“突出红色,坚守红色”的主旋律,“共和国摇篮”瑞金推出的系列情景再现项目,重现当年“一苏大会”“扩红参军”等情景,变传统的静态展示为动态的互动参与,创意十足,令游客的满意度大幅提升。

材料三   央视大型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走进我国二十四个乡村,聚焦乡村振兴,引领时代议题,成为近期宣传阐释二十大精神的好作品。纵览乡村振兴新模式:节目以“家”为切入点,以“人”为主线索,通过一桌山水间的美食、一趟山水间的体验,完成一场山水间的“乡村推介”。开创文旅节目新样态:节目采用的纪录片式拍摄手法,无人机航拍、遥感卫星图对比,让新时代乡村的真实面貌进入大众视野。讲好中国乡村新故事:融合纪录与访谈等多种形态,讲述回乡创业青年的故事,引导观众理解只有这些新农人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新时代新农村才大有希望。

材料四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要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培养担当意识和使命意识;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要有拼搏意志和奋斗精神。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底气,来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度认同和自信,来源于对自己能力和本领的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新时代中国青年脚踏实地、苦练本领,珍惜韶华,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伟大时代期望,不辜负大好青春年华,不辜负党和人民殷切期望,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设计意图】基础检测(1--4):这部分选题考察学生对本课时基础知识的把握和识别。达到到必备基础知识的简单、正确的再认和描述。

【设计意图】知识综合(5--7):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高考必备知识的综合性考察,同时也考察学生的综合思维和概括能力。能对相关知识做辩证的比较,或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拔高训练(8--11):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高考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的考察,学生能够初步运用哲学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对社会现象和某一观点做出分析、评析的能力,并能揭示其背后的哲学逻辑。

【设计意图】:开放探究(12--14):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必备能力的的深度考察,答案不唯一,调度多种知识,观照学生思维个性,注重考查考生创新能力、发散思维。
【小题1】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是什么?
【小题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是什么?
【小题3】说说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文化发展的贡献。
【小题4】在文化发展中如何做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小题5】运用文化的知识,分析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时代价值。
【小题6】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增进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福祉的。
【小题7】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十四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工作对我国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启示。
【小题8】运用文化相关知识,说明新时代青年如何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小题9】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分析央视如何坚持守正创新,努力实现“满屏皆精品”的发展目标。
【小题10】从“文化发展的基本途径”的角度,说明我国规划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方案的合理性。
【小题11】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国家强盛、民族复兴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结合材料、从文化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小题12】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请就“如何发挥革命遗址的社会教育功能”给当地革命纪念馆写一封信。要求在200字以内。
【小题13】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以“坚定历史自信做有担当的追梦人”为主题,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150个左右。
【小题14】运用文化相关知识,以“深耕红色资源,弘扬红色文化”为主题写一篇短评。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公共文化建设,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得到提升。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已建成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7万多个,涌现出浙江“文化礼堂”、山东“农村文化大院”等各具特色的基层文化空间;国家话剧院先后创排《英雄时代》《红色的起点》《直播开国大典》等话剧精品力作,生动讲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百年奋斗的伟大成就,受到人民群众普遍欢迎;上海嘉定区文化馆联手举办百姓大舞台、百姓大展台、百姓梦想秀等丰富多彩、贴近民生的文化活动,并深入村、镇、社区巡演巡展,形成一道流动的“文化风景线”。

材料二   当前,在日趋多样多元的变革时期,中央电视台创办了《感动中国》这一人物类年终盘点节目。节目创办以来,100多位被评选出的“感动”人物和群体,无数次让我们泪眼婆娑,怦然心动。感动中国人物和群体的事迹不同、美德各异,但他们又都拥有"爱国""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等宝贵的精神和品质,这些精神和品质又都升华为社会共同崇尚的理念和价值,能带给大家不一样的感动:他们执著闪亮的人性光芒,净化心灵;他们催人泪下的感动力量,振奋精神;他们传递的社会“正能量”,已经催生了更多共识,凝聚了更多正气,引发了人性光辉的相互温暖与内心情感的共鸣共振。

材料三   近年来,一批弘扬主流价值观、抒发家国情怀、讴歌人性人生的新主流电影赢得票房、口碑双丰收。这其中,既有重现伟大革命历史事件和进程的宏大叙事,也有以集锦片模式讲述的小人物故事,体现与时代同呼吸、与家国共命运。从增数量到提质量,从重票房到重口碑,中国电影在整体创作质量上有了全面提升。

新主流电影之“新”,既体现在忠于历史,也体现在视听语言的创新和制作水准的升级,更体现了贴近观众的创作趋势。具有时代感和主流价值的人物塑造则是新主流申影引起轰功的重要原因。新主流电影展现出真善美的力量,符合人民群众最朴素的情感和价值判断。

材料四   “Z世代”泛指出生于1995—2009年的一代人,数量达2.6亿,已逐步成为未来新经济、新消费、新文化的重要力量,引领着消费新潮流,对传统文化产业的优化升级提出更高要求。他们成长在科技不断创新的环境中,乐于拥抱数字产品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追求体验式消费,文化产业应朝智能化、体验化和内容多元化方向持续发力,推动文化产品向高品质和多样化转变。他们兴趣多元、喜爱社交,偏向圈层消费,买国货、用国货、晒国货已成Z世代社交不可或缺的部分,文化产业要融入他们的兴趣点,从国潮文化、民族文化等方面入手,激起Z世代的身份认同感。文化产业的繁荣兴盛不仅利于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更是文化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支撑。



【设计意图】基础检测(1--4):这部分选题都是依托简单的情景,考查学生对各种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的基础知识的把握和识别。并且能够运用唯物史观知识,对各个社会形态做出简单、正确的再认和描述。

【设计意图】知识综合(5--7):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高考必备知识的综合性考查,同时也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和概括能力。能对某一社会形态做辩证的比较,也可以对几种社会形态做出异同比较和鉴别。

【设计意图】拔高训练(8--11):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高考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的考查,学生能够初步运用唯物史观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对社会现象和某一观点做出分析、评析的能力,并能揭示其背后的理论逻辑。

【设计意图】开放探究(12--14):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必备能力的的深度考查,答案不唯一,调动多种知识,观照学生思维个性,注重考查考生创新能力、发散思维。
【小题1】我国为什么要坚持文化自信?
【小题2】谈谈文化发展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原因和措施。
【小题3】你觉得应如何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小题4】运用“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的相关知识,谈一谈我们应该如何建设文化强国。
【小题5】新主流电影崛起有利于党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阐明该观点。
【小题6】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阐述文化产业优化升级对建设文化强国的作用。
【小题7】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增进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福祉的。
【小题8】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公共文化建设是如何持续为群众幸福生活添彩的。
【小题9】运用文化的知识,说明在日趋多样多元的社会背景下,感动中国人物为什么能引发人们内心情感的共鸣共振。
【小题10】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谈谈新时代弘扬“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的时代价值。
【小题11】运用文化的知识,说明新主流电影精品的创作和推广给我国文化强国建设的启示。
【小题12】班级举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请参照示例,从文化强国方面完成建言。要求:贴近实际,内容具体,言之有理。
示例如下:建言方面:依法治国;建言标题:制定《国家公园法》;建言内容: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美丽中国建设,应加强对国家公园的法治保障,尽快制定国家公园法,用法治促进自然生态涵养,规范景观、资源、环境的保护和研究,促进旅游观光业可持续发展。
【小题13】假如你是一名导演,新主流电影精品的成功一定对你有所触动。请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将你的感悟写成一篇短文,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术语规范,字数在150-200字。
【小题14】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某镇开展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文明乡村创建活动。请你围绕该项活动主题写一份倡议书的提纲。要求: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围绕主题,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字数控制在150字左右。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