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复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72

勿忘苦难辉煌无愧使命担当不负伟大梦想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2022年秋季在北京召开。党的二十大代表名额由全国40个选举单位选举产生。大会将选举新一届的中共中央领导层,包括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候补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在之后召开的中央委员会上选举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中央书记处、中共中央军委等。

【小题1】(多选)中国有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A.标志着中国从此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征程
B.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C.使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有了主心骨
D.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小题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适时将党内法规中成熟的、直接规范公权力运行的制度规定经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法律。这体现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是(     
A.依法执政B.民主执政C.科学执政D.长期执政
【小题3】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就是要确保党始终处于领导核心地位。要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最重要的是(     
A.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B.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
C.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D.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锲而不舍抓好党风廉政建设
【小题4】探寻“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无疑是一个重要密码。做到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就要做到(     
A.发展为了人民B.发展依靠人民C.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小题5】2022年2月25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中国人权发展道路进行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我们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把尊重和保障人权贯穿立法、执法、司法、_______各个环节,加快完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权、______、人格权,保障公民参与_____、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基本政治权利,保障公民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等各方面权利,不断提升人权法治化保障水平。
【小题6】2022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将于2023年1月选出。材料中,全国人大行使的是(     
A.立法权B.决定权C.任免权D.监督权
【小题7】材料一   2022年3月美国德克萨斯州两党竞选人在预选阶段的竞选宣传,聚焦经济、疫情、移民、教育、医保等“老话题”,这反映出得州乃至全美基层选民最为关心的其实还是民生问题。但共和党党内竞选人辩论时,双方的卖点就是攻击党内竞争对手只是“名义上的共和党人”。分析人士指出,美国选民最关注的是民生,而美国政客却在选举中陷入党派和左右之争不可自拔。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在此背景下,各民主党派开展了深入调研。九三学社中央调研组认为,要完善如生态产品标识认证等农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配套政策。民建中央调研组提出,采取网络+农资服务、网络+冷链配送等多种创新模式,提升网络收益,增加流量收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采纳了部分建议。


根据材料,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具有显著优势。
23-24高三上·上海宝山·开学考试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依法执政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党的二十大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时政背景。
2021年10月13日至14日,中央人大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提出的重大理念。两年前,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深刻指出,“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刻指出,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构建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
我们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全讨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要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要保证人民依法行使选举权利,民主选举产生人大代表,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实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确保党和国家在决策、执行、监督落实各个环节都能听到来自人民的声音。要完善人大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工作机制,推进人大协商、立法协商,把各方面社情民意统一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中。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实践证明,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所有的重大立法决策都是依照程序、经过民主酝酿,通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产生的,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二、时政解读
一、全过程的民主意味着民主的所有环节一个都不能少
全过程的民主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否享有民主权利,要看人民是否在选举时有投票的权利,也要看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是否有持续参与的权利;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选举的权利,也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社会主义民主不仅需要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需要完整的参与实践。”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完整的参与实践,就是要求从制度上和实际运行上保证民主要体现到从选举到决策、管理、监督的全过程,实现全链条化,防止出现只重视选举过程而不重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过程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对人民群众民主选举权利的保障,明确要求在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换届选举中保证基本群众代表比例,从制度上确保党政干部、企业负责人不会挤占应该给基本群众的名额。在注重民主选举的同时,更加注重维护人民群众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为推进民主决策,采取了诸多举措,例如,各级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报告,通过座谈、听证、评估、公布法律草案等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各级党委把人民政协政治协商作为重要环节纳入决策程序。为推进民主管理,不仅完善农村村委会民主管理制度,而且完善了企业民主管理、事业单位民主管理、机关单位民主管理、社会组织民主管理等机制建设,充分调动群众民主管理的积极性。为推进民主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切实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让人民群众能够近距离监督、便捷性监督。在基层民主建设中,这些权利也得到了充分保障。例如,通过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更加有效落实了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有效维护广大职工群众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这些对民主各环节的全方位发展,在制度建设上确保了全过程民主的落实。
二、全过程的民主意味着每一种民主制度都有完整的过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注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全过程建设,从各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到人大代表履职尽职规定,从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规范建设到其他各级人大常委会工作规范建设,都是十分完整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建立并落实委员长会议组成人员、常委会委员联系代表制度,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推动建立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工作平台和网络平台,健全代表意见建议处理反馈机制,这些举措不仅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更加有效落实,而且推动了地方各级人大制度的发展完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2015年,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全面阐述了加强协商民主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渠道程序以及各种类型协商民主的推进途径。5年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的全过程性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其一,协商体系的全过程性。构建起了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拓宽了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基层组织、社会组织的协商渠道。其二,协商内容的全过程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涉及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事情,要在全体人民和全社会中广泛商量;涉及一个地方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要在这个地方的人民群众中广泛商量;涉及一部分群众利益、特定群众利益的事情,要在这部分群众中广泛商量;涉及基层群众利益的事情,要在基层群众中广泛商量。”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民主的全过程性在这两项制度中也有充分体现。首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体现平等性、民主性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民主要求体现在两个结合上:一是坚持统一和自治的结合。在团结统一的前提下,在确保国家法律和政令实施的基础上,依法保障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给予自治地方特殊支持,解决好自治地方特殊问题。二是坚持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某个民族独享的自治,是该区域所有民族共同的自治,是建立在民族平等基础上的民主团结的自治。其次,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基层民主的主要形式。这一制度保障了人民群众在农村、城市社区和企业实现当家作主的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直接基础。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这一重要方式,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全方位、全流程的民主建设,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等过程中使群众的民主权利切实发挥出来,从而在基层能够依法有效行使管理政治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
三、全过程的民主是真实的、不断发展完善的民主
全过程的民主是真实性的民主。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通过依法选举让人民的代表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通过选举以外的制度和方式让人民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人民只有投票的权利而没有广泛参与的权利,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这样的民主是形式主义的。”“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全过程的民主不搞民主形式主义,不搞“民主秀”,不搞政治戏剧,不追求表面的华丽和做作,而是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彼此贯通起来,以在政治生活中实实在在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事。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全过程的民主是不断发展完善的民主。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为实现人民的民主权利不懈奋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探索出了苏区的苏维埃民主和抗战时期的“三三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确立和发展了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内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确立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提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践命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充分展现出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中日益增长的民主需求。近百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民主素养、民主观念都显著提升,形成了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过程中尊重规则和规范的民主理性。这就能有效防止出现一些国家“一次性民主”或“即用即弃型民主”带来的非理性行为,规避了“街头政治”或“无厘头政治”的发生。

一、时间: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
二、人员:中央委员198人,候补中央委员166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会议。党的十九大代表中的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会议。
三、全会主要内容
1.背景: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全党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2.遵循原则
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
3.主要目标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国内市场更加强大,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国家行政体系更加完善,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迈出重大步伐。
四.内容
1、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2、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
3、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
4、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6、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
7、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8、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9、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10、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
11、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12、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一、经济生活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发挥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
3.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
4.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5.贯彻协调发展理念,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要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6.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
7.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增强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8.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9.坚持创新驱动战略。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二、政治生活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保障人民民主的制度安排,推动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更是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点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4.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5.主权是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坚持党指挥枪,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于党和人民,有力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显著优势;
6.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家间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的显著优势;
7.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8.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必须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9.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0.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必须坚持一切行政机关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要完善国家行政体制,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健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体制机制。
11.权力是把双刃剑,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制度保障。
12.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三、文化生活
1.文化的力量。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认识世界改悎世界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总结了我国国家治理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提出了我国下一阶段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目标和举措,必将对我国国家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
3.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4.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5.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四、生活与哲学
1.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全会认为,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复杂局面,中央政治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3.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加强战略谋划,增强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尊重客观规律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全会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
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检验标准和目的归宿。全会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
5.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必将对推动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我国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具有巨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6.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我们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7.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8.整体与部分、系统优化。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9.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
正确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以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十九届四中全会深化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10.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发展。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

一、众望所归引领中国新征程

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产生新一届国家机构组成人员后,13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

【小题1】填空。
近3000名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出席盛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这些代表都是通过_________选举产生的。
【小题2】大会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党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  )。
A.坚定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更好地实现公民利益
B.创造根本社会条件,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
C.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D.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带来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小题3】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决定自2023年3月15日起施行。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  )
A.决定权B.立法权C.表决权D.审议权
【小题4】国家法室主任在解读新《立法法》时指出:根据立法工作安排,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于2022年初启动立法法修改工作,在本次的修改中,根据党中央精神和实践做法,明确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地位和作用,增加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深入听取基层群众和有关方面对法律草案和立法工作的意见。材料表明(  )。
A.任何立法都应该尊重和保障公民的一切权利
B.立法工作切实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
C.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坚持与时俱进
D.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的法律才能符合人民的具体利益
【小题5】两会期间,各民主党派中央结合自身特色,紧扣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深入协商议政,积极反映社情民意、建言献策,内容涉及经济、社会、法治、教育、科技、卫生等十余个领域。这表明各民主党派(  )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共同决定国家方针政策
B.积极开展民主监督工作,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实施
C.充分发挥人才和专业优势,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
D.聚焦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积极行使最高决定权
【小题6】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强调“五个必由之路”,深刻总结了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历程的宝贵经验。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  )
A.关系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关系人心向背
B.能够维护党的纪律,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C.可以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D.需要加强党的领导,贯彻依法治国方略
【小题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真实体现和生动实践

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头连着老百姓,一头连着立法机关,被形象地称之为国家立法“直通车”。国家立法机关在法律草案的立项、起草、调研、审议、评估、宣传、实施等立法全过程、各环节,都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接地气”地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并把人民群众的诉求“原汁原味”反馈给国家立法机关作研究吸纳的参考,有益的建议在法律中得到体现。


基层立法联系点的点虽“小”,却承载着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大”担当。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