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6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年前,贵州省乌蒙山区的化屋苗寨还是一个“交通靠走、通讯靠吼”、人均纯收入仅214元的边远贫困小山村。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一系列扶贫政策特别是易地扶贫搬迁等惠民工程支持下,解决了当地饮水、就业、教育等问题,让当地群众住上了新居,告别了贫困,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鼎力帮扶下,化屋苗寨以生态旅游开发为突破口,整合自然风光、民族文化等旅游资源,倾力打造“乌江源百里画廊”旅游线路精品景点。伴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化屋村通过村党支部领办的民族特色刺绣合作社,吸纳群众就近就业,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如今的化屋村,风景优美,产业兴旺,民族特色刺绣、生态养殖乌鸡、经果林套种中草药、乡村旅游业等产业风生水起,老百姓的日子也是越过越好,2019年全村284户1133名群众人均收入达到11500元。

   2021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赴贵州省考察调研期间,走进化屋村看望乡亲们,走进脱贫群众用双手创造的美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落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落下。脱贫之后,要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20-21高二下·云南昭通·期末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考察,看望脱贫后的乡亲们。化屋村,原名.“化屋基”,意为“悬崖下的村寨”。贫困,成了贴在化屋村苗家儿女头上的标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一系列精准脱贫政策推动下,化屋村迎来跨越式发展。化屋苗寨以旅游开发为突破口,整合农耕生产自然风光、民族文化等资源,倾力打造“乌江源百里画廊”旅游线路精品景点,旅游业逐渐成为该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化屋村通过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创办民族刺绣扶贫车间,将传统苗绣工艺与现代元素有机结合,通过数字化手段对车间生产、销售进行5G远程慢直播,积极拓宽销售渠道,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解决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群众就近就业问题,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另外,在旅游开发的拉带下,化屋苗寨粗放的种植和捕鱼生存方式逐步改变,走出了一条多种经营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农业生产初步形成了“猪一沼一果”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很关键。化屋村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实行禁渔,实施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加强巡河护河力度,全面保护河道生态环境。如今的化屋村,平整宽阔的道路、整齐漂亮的楼房、蓬勃发展的产业、优美的环境....无不标志着这片土地上发生的精彩蝶变。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化屋村是怎样实现“蝶变”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21年2月3日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黔贵大地苗族村寨-黔西县化屋村,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


化屋村位于乌蒙山腹地,乌江六冲河与三岔河交汇处北岸。这里山势雄奇,水域宽广,风景如画,被誉为“乌江源百里画廊”。乌江,是总书记当天考察的第一站。为保护乌江流域水环境,当地彻底取缔网箱养鱼,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这次到贵州,看脱贫攻坚成果如何巩固,是总书记的重要关注点之一。总书记走进化屋村的扶贫车间,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苗绣服装、特色小饰品等吸引了总书记的目光。扶贫车间的负责人介绍,车间的苗绣成品有近70%是通过直播带货销售出去的。除了非遗手艺,乡村旅游也是化屋村的支柱产业。化屋村走产业扶贫道路,发展两种头花蓼花等特色种养业。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多元化的产业发展,化屋村从2014年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5户661人到2019年底贫困人口已清零,2020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1500元。曾经不通路、不通电,深度贫困与世隔绝的“悬崖村”,在党中央关心关怀、各级各界帮助帮扶下,完成对“涅槃重生”的诠释,摇身一变成了“网红村”。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化屋村是怎样实现“蝶变”,成为“网红村”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材料一   赫章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贵州省深度贫困县之一。这里位置偏僻,生态环境恶劣,偏偏就是这么一个地方,悄然间“旧貌换新颜”。赫章的变化来自产业的发展。近年来,赫章县全方位升级核桃、可乐猪等为代表的种植养殖产业。同时,大力发展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直接带动贫困群众1.5万人脱贫,户均增收1.98万元,此外,还惠及群众14.9万人。赫章的变化来自易地移民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前,通过异地扶贫搬迁资金,赫章县完成9700多户5.1万人易地扶贫掀迁工作,实现了1户1人以上稳定就业。赫章的变化还来自用好了37.34万亩退耕还林地,创建了4194个生态护林员公益性岗位,人均工资每年1万元。赫章县农村贫困人口从2014年的20.9万人下降到2019年的2.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7. 19下降到3.26%,通过狠抓落实,攻坚克难,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决心完成好脱贫攻坚任务。

材料二   中国的贫困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贫困治理影响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效的贫困治理能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各省自上而下地形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扶贫的领导责任体制;突出强调各级政府都要承担起责任,发挥好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形成上下联通、高效协同的管理体制;部署东西部协作扶贫、定点扶贫,以及社会各界合力攻坚,改革开放以来,8亿多人口实现脱贫,中国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贫困治理体系。


(1)结合材料一,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赫章县减贫脱贫取得显著成效对最终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启示,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国家在贫困治理中是如何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