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73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要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

【本】决泱华夏,历经千帆。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走上历史舞台,为“索我理想之中华”而矢志不渝,艰苦卓绝地开启现代化伟大征程。中国式现代化形成于中国共产党人持续探索中,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

【源】从“君子以厚德载物”到“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再到“天下共富”“民本、德治、仁政与法治”“礼之用和为贵”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新图景。

【根】百余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现代化作出不懈探索。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根据时代特点、国情变化和实际问题,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现代化建设方案。

【魂】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贯通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始终坚持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是坚定不移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与资本主义现代化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统治有着本质的不同。


结合材料,从文化角度,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底色”。
22-23高二下·江苏镇江·阶段练习
知识点: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问题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蓝图鼓舞人心,谋新篇踔厉前行。

2022年10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对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科学概括: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基于国情正走出一条超越“西方化的现代化”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党的领导是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社会主义性质的根本保证和关键,必须牢牢把握“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战略根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和“魂”。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对待传统文化的过程经历了“否定—改造—吸收外来文化精华—传承创新”的转变。近代以来,在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冲突下,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被认为是现代化的严重障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受五四新文化精神的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否定和排斥居于主导地位;伴随改革开放的进程,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发生转变,认为要坚持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化相融相通、协力共进。

(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应怎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2)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知识,分析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须正确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式现代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原创性科学概念,是贯穿党的二十大报告全篇的一个关键词。

材料一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材料二   中国式现代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文化基因,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了对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理论的全面超越。西方现代化是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信息文明的依次发展过程,形成了传统和现代二元对立的文明观,主张用现代性取代传统性。而中国式现代化则主张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和而不同,兼容并包,把现代性和传统性很好地结合起来,探索创立具有包容性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一条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对于推进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中国式现代化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1)结合材料一,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正确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知识,阐述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创立具有包容性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文化思想直面当前文化建设面临的现实课题,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在解决中国现实问题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开创性地提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两个结合”的宏大文化建构命题。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坚持“两个结合”,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指明了人类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面对中国的特殊国情和社会矛盾,面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的任务要求,自然存在着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文明的时代价值愈加彰显。“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镌刻着“民为邦本”的治理底色:“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蕴含着“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体现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发展逻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与“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相得益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彰显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习近平文化思想照亮民族复兴之路,增益人类现代化探索。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并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要坚持“两个结合”的必要性。
(3)为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入脑入心,某高中学校拟举办学习和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主题活动,请设计两个具体的活动。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