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47

九鼎重器,百炼乃成

保持宪法稳定,并不等于把宪法供在神龛上。与时俱进,宪法才更有生命力,才能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后,在保持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前提下,紧跟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步伐,历经5次必要也是十分重要的修正,不断完善和发展。40多年来,我国现行宪法在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促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与时俱进,宪法才更有生命力,才能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对该观点加以说明。

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要在全党全社会深入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宣传教育活动,弘扬宪法精神,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使宪法实施真正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让宪法真正“热”起来、“活”起来,让宪法信仰成为灵魂深处的标注。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让宪法信仰成为灵魂深处的标注”的价值所在。
22-23高一下·山东烟台·期末
知识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建设法治社会的意义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材料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从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诞生至今,我国宪法一直处在探索实践和不断完善过程中。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后,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发展,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进行了4次修改。2004年宪法颁布以来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然而,自2004年修改宪法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又有了许多重要发展变化,根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任务,有必要对我国宪法作出适当的修改。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完成对现行宪法的第五次修改。此次宪法修改过程中,顺应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要求,遵循了宪法法律发展规律,又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时有效的转换为宪法规定。
材料二.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宪法修正案增加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2018年3月17日,新当选的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进行宪法宣誓。这是宪法宣誓制度实行以来首次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举行宪法宣誓活动,也是国家领导人首次进行宪法宣誓。宪法宣誓所构建的仪式感,彰显宪法权威,既是对宣誓人内心的激励和敲打,也是对公务员队伍乃至整个社会的法治宣传和教育。
(1)结合材料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宪法修改的认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文化意义。
(3)从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角度,就维护宪法权威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材料一   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我国自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后,全国人大曾先后4次对其个别条款和部分内容作出修正。我国宪法制度发展历程表明,宪法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这是我国宪法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一条基本规律。由宪法及时确认党和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以更好发挥宪法的规范、引领、推动、保障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有了许多重要发展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根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实践,有必要对我国宪法作出适当的修改。

(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说明十三届全国人大再次对我国宪法进行修改的哲学依据。

材料二   现行宪法第五次修改,坚持“广察民情、广纳民意、广聚民智,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要求和原则,修改内容包括确立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完善依法治国和宪法实施举措,充实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的内容,增加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增加监察委员会国家机构设置等……

小组甲   宪法及其宪法修改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符合国情、实际、时代发展要求,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法治保障,必须保持宪法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长期坚持、全面贯彻。

小组乙   我国现行宪法的五次修改,正是在不断适应新形势过程中,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作出新规范,五次修改过程中明确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赋予私营经济合法地位、规定建设法治国家、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明确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和理论、“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宪法的修改有利于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为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有力宪法依据和保障,宪法也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因此,宪法修正永远在路上。

(2)结合材料说明,我国现行宪法的修改是怎样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

材料三   2023年12月4日是我国第10个国家宪法日。习近平指出,设立国家宪法日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也是让宪法思维内化于所有国家公职人员心中,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服从宪法,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不断提高宪法实施和监督水平。坚持知识普及、理论阐释、观念引导全面发力。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在全社会开展“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国家根本法的优势和功效,推动宪法实施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3)“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请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谈谈开展宪法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