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立己达人,兼济天下。习近平外交思想引领中国外交走出了外交新路、取得历史性成就。

材料一   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朋友圈越来越大。柬埔寨首相感叹:“如果没有中国朋友帮助,柬埔寨的基建很难发展起来。”匈牙利总理坦言:“与中国合作、建立经济联系是明智的决定。”

2023年2月,中方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阐释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理念与原则。中方相继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关于阿富汗问题的中国立场》文件,强调基于道义和正确理念的安全,才是基础牢固、真正持久的安全。截至2023年,我国累计派出5万多人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向7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医疗队员3万人次,诊治患者2.9亿人……平均每分钟有价值7300多万元人民币的货物在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之间吞吐;平均每天有40多列火车在中国与欧洲国家的约200个城市间穿梭……

“我们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人类整体进步,为动荡的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习近平主席发出的中国之声,重若万钧。

材料二   2023年4月11日,中欧国际文化交流艺术节研讨会在大连世界音乐文化博物馆隆重召开。本次研讨会主题着眼于东西方文化,从中欧两地文化差异与共融的全球观视角,探讨如何将中欧艺术文化与教育融汇互通,实现欧洲名校师资资源云端面对面教学互动计划;在新时代机遇下,艺术教育如何服务于社会、服务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为中欧文化艺术领域与教育培养的融合发展进行针对性探讨。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世界多极化”知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能为动荡的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知识,分析中欧国际文化交流的意义。
22-23高二下·河南·期末
知识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中国的大国担当赢得广泛国际赞誉。我国推进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建设,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中美关系。深化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巩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我国坚持按照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立场,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关于阿富汗问题的中国立场》文件等,为推动全球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不懈努力,中国特色热点问题解决之道赢得国际社会高度肯定。从2013年到2022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2700亿美元,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为沿线国家创造了42万多个就业岗位。从进博会到消博会,从广交会到服贸会,中国举办的一系列经贸盛会为世界各国企业进入中国大市场、共享发展成果提供更多契机,搭建起各国互惠互利、共赢发展的重要平台。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为实现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的历史。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致力于探索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坚持不懈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明的伟大国家而奋斗;改革开放之初,党结合这一时期的新特点新要求,在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持续探索中,正式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一概念,这一时期,邓小平提出了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聚焦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如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重大问题,提出一系列新理论新理念新战略,极大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内涵。


(1)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分析中国赢得广泛国际赞誉的原因。
(2)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结合材料二,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提出十周年。中欧班列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互联互通的重要交通纽带,描绘出新形势下共建“一带一路”驭风前行的生动画面。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物流陆路的重要载体和运输骨干,中欧班列以统一运输组织、统一服务标准等措施,创造了安全快捷的全新陆路运输方式,不仅有力促进了中国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往来,而且进一步优化了沿线国家铁路场站、物流园区、联运港口、过境口岸等关键节点布局,全面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中欧班列开通十年来,已打通73条运行线路,通达欧洲25个国家的208个城市,累计开行超4.6万列,运行货品达到50000余种,累计货值超过2000亿美元,同时,中欧班列也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即使是在乌克兰危机、苏伊士运河拥堵等重大突发事件中,中欧班列仍保持安全稳定畅通运行。

材料二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

2023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他强调,党中央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要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正确理解党中央方针政策,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10年来,民营企业数量从2012年的1085.7万户增长到2022年的4700多万户: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80%;民营上市公司数量突破3000家;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我国民营企业由2012年的5家增加到2022年的28家。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看,民营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中欧班列对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们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的原因。
(3)请你就如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提出两条政策性意见。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性问题频发。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课题,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材料一

共建《一带一路》发展状况
112国
截至目前,我国已与2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1份自贸协定,与65个国家标准化机构和国际组织签署了107份标准化合作协议,与112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
1.6万列
2022年全年开行中欧班列1.6万列,发送160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9%、10%;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发送货物75.6万宝箱,同比增长18.5%
¥3979亿元
截至2022年底,我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建设的合作区,已累计投资3979亿元,当地创造了42.1万个就业岗位
2022年我国全年与相关国家签署绿色发展、数字经济、蓝色经济等领域投资合作备忘录达到了31个,为共建“一带一路”拓展了更大的空间
(1)结合材料一,阐述如何借助“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平台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

材料二   共建一带一路以重大基础设施投资为重点,发挥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优势,为沿线发展中国家建成致富路、连心桥、发展港,也为国家间经贸合作注入强劲动能。目前已有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成立20多个专业领域多边合作平台。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拉动了近万亿美元投资,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为沿线国家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让将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从理念到行动,从愿景到现实,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提供了中国方案,成为公认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共商共建共享的核心理念已被写入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等有关文件中,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共识。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谈谈为什么说“一带一路“倡议是破解人类发展难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3)“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请就如何夯实共建“一带一路”的民意基础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