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5 组卷14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北宋思想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描绘了洞庭湖天人合一的景象。从明代、清代至当代,洞庭湖一直在持续地围湖造田,导致水土流失、泥沙淤积,面积由最大时的约6000平方公里骤减到如今的2600平方公里,退居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2008年以来,洞庭湖区开始实施“退田还湖”,还地于湖泊。2014年,国务院批复《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赴洞庭湖考察,殷切嘱托“守护好一江碧水”。湖南牢记嘱托、先后开展洞庭湖区防洪蓄洪治理及水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工作,湖区防洪能力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老百姓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2023年2月,国务院批复《新时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为建设美丽富饶的大湖经济区,新规划明确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强化污染综合治理、推进“安澜洞庭”建设、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等重点任务。到2030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将得到更加有效的保护,人水关系更加和谐,生态安全格局进一步稳固。


从围湖造田到生态保护修复,我们对洞庭湖的治理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深化。结合材料,运用科学思维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2-23高二下·江西景德镇·期末
知识点: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再现“一江碧水”,将见“安澜洞庭”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北宋思想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描绘了洞庭湖天人合一的景象。从明代、清代至当代,洞庭湖一直在持续地围湖造田,导致水土流失、泥沙淤积,面积由最大时的约6000平方公里骤减到如今的2600平方公里,退居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2008年以来,洞庭湖区开始实施“退田还湖”,还地于湖泊。2014年,国务院批复《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赴洞庭湖考察,殷切嘱托“守护好一江碧水”。湖南牢记嘱托、先后开展洞庭湖区防洪蓄洪治理及水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工作,湖区防洪能力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老百姓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2023年2月,国务院批复《新时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为建设美丽富饶的大湖经济区,新规划明确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强化污染综合治理、推进“安澜洞庭”建设、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等重点任务。到2030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将得到更加有效的保护,人水关系更加和谐,生态安全格局进一步稳固。


(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知识,说明我国已具备推进“安澜洞庭”建设的自信和能力。

材料二   传永生态文化,助力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应该尊重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致中和"等理念体现着深刻的生态哲学。孔子的“四时行焉,百物生焉",阐明了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孟子》强调“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形象地说明了对自然生态和资源的珍视。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不仅要大力普及“天人合一”等理念,也要结合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特点,践行“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生态观;还需要从西方生态伦理思想中汲取营养,要把珍惜生态、保护资源、爱护环境等内容纳入国民教育和培训体系,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推动生态文明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有人说,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能形成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材料三   建设美丽中国,彰显责任担当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天蓝、地绿、山青、水碧……美丽中国就在身边。建设美丽中国,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3)建设美丽中国,彰显责任担当。请你阐释新时代中国青年当如何你我携手,共建美丽中国。要求:①主题鲜明;②体现“辨证思维”或“创新思维”,学科语言规范;③表述清晰,字数150字左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江岳阳段考察时强调:“绝不容许长江生态环境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继续恶化下去,一定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


治理污染不讲条件,严控空间不让分毫,修复生态不打折扣。湖南扛牢“守护好一江碧水”政治责任,以“一湖四水”为主战场,继全部清理洞庭湖区黑杨林后,将洞庭湖区被围圈的湖面“还湖于湖”,全部退出湖区造纸产能,推进重点工矿区转型升级,……2021年长江湖南段两岸种植营造林1786.6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391.5万亩、水土流失治理574.7万亩,恢复湿地面积3.49万亩,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在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中彰显新担当。

材料二   长征精神是崇高革命文化的重要表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滋养,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是党中央确定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公园建设规划有“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和“长征纪念小镇”两个特色项目。“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创新运用数字科技手段,艺术再现长征重大事件和经典场景,吸引参观者特别是年轻人,使他们受到红色精神的洗礼。“长征纪念小镇”拟整合相关战斗遗址、陈列馆等已有纪念设施群,以及实景演出、红色拓展园等红色旅游项目,打造文旅融合特色小镇。


(1)结合材料一,运用联系客观性的知识,谈谈如何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贵州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特色项目建设的意义。
(3)请你为宣传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拟两条标语。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