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较易0.85 引用1 组卷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法典编纂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要求,为民法典编纂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编纂民法典的任务。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会议、听取汇报,就做好民法典编纂审议修改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民法典编纂采取“提取公因式”的立法技术,从同类规范和制度中提出一般规则,形成民法典总则编;将相关民事法律按其内容的同一性编纂成六个分编,然后整合为民法典草案。编纂工作注重规则的逻辑性、体系性和法律本身的规律,既协调好总则与分则的关系,又协调好民法典与其他法律的关系,从而形成逻辑缜密的有机整体。人民广泛参与,充分体现民主立法。民法典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我国民法典的编纂,体现了对我国实际问题和时代需求的有效回应。民法典反映网络时代特点、回应技术发展需求、融入生态文明理念、健全风险治理机制。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1)民法典编纂过程是如何体现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的?
(2)民法典编纂过程是如何体现中国共产党坚持民主执政的?
20-21高一下·全国·课时练习
知识点: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5月28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2879票赞成、2票反对、5票弃权,高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材料一: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2015年3月,全国人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编纂一部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完整并协调一致的民法典离不开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思想指引:自始至终,民法典编纂工作都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进行的,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并原则同意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就民法典编纂工作所作的请示汇报,对民法典编纂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民法典编纂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基本遵循。全国人大常委会10次审议,10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3次组织全国人大代表研读讨论,针对意见反映集中、争议较多的问题专门召开座谈.....一场广泛而热烈的“民法典大讨论”, 成为法治中国的靓丽风景。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整合了新中国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立足社会发展热点难点、聚焦百姓身边“堵点”“痛点”,民法典以立法回应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把对人身权、人格权的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有利于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部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充分体现时代特点的民法典必将助推“中国之治” 跃上更高境界,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征程上树起又一座法治丰碑。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编纂和确立过程是如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的必要性。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编纂民法典是我国现实法律制度发展的必然,是时代的选择,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2014年11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编纂民法典”。

2015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2016年6月、2018年8月、2019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3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并原则同意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就民法典编幕工作所作的请示汇报,对民法典编纂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民法典编纂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基本遵循。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具体部署,立法工作机构广泛深入调研,了解实际情况和民众需求;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开门立法,求得社会共识“最大公约数”;10 次审议,10 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3次组织全国人大代表研读讨论,针对意见反映集中、争议较大的问题专门召开座谈会……根据各方面意见,不断对草案进行修改完善。立法者们秉持“人民至上”理念,通过5年艰苦细致的工作,完成了民法典编纂任务。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国的民事权利保障迎来了一个全新时代。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立法过程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启示。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