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6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某地于2023年“五一“假期开展“假日乐享 消费护航“行动。该地各部门以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为打击重点,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住宿、餐饮、价格、产品质量等高频高危领域保持高压态势,对恶意欺诈、假冒侵权、无正当理由拒绝履行价格承诺等违法行为坚决从严从快从重打击,“护航”行动提升了群众消费体验感和满意度。

材料二   某地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步伐,对100多项乡镇权力和责任进行动态调整,将过去多个职能部门分别执法改变为综合执法队统一行使。此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基层行政执法中长期存在的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等问题;准确把握人民群众对执法工作的期待要求,坚持严格执法、不枉不纵,坚决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准确把握社会心态和群众情绪,强化实体规范、程序规范,注重语言规范、行为规范;同时建立健全执法公示制度,从源头解决逐利执法、粗暴执法、随意执法、执法不公等突出问题;进一步落实新修订《行政处罚法》,在行政执法中积极推广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行政指导等非强制性手段。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力求实现执法法建效果、社会效果最大化。

材料三   为持续深化城区道路交通管理水平,营造安全、畅通、和谐、有序的交通环境。某县公安局交警支队在辖区内集中开展电动车不悬挂号牌、驾乘人员不佩戴安全头盔、机动车乱停乱放,占用消防通道等专项整治,着力治理影响城市文明交通的陋习、全力营造良好的交通环境。


(1)结合材料一,运用国家性质的有关知识,说明该地为什么要开展“护航“行动。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该地的工作对建设法派政府的启示。
(3)上下学交通安全牵动着全社会的心,街合材料,请运用“全民守法“有关知识为该县交警支队撰写一份面向全县学生的交通安全宣传稿。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表述清晰,逻辑明确;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字数在200字左右。
22-23高一下·河南信阳·阶段练习
知识点:我国的国家性质法治政府的内涵如何建设法治政府推进全民守法的要求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全国两会,这扇观察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窗口,传递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最新进展。

夯基固本,循法而治

一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党中央明确提出的立法、修法项目,列入立法规划重点推进,共审议法律案34件,通过其中21件。一部部务实管用的法律,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一个个方便有效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发挥立法听取民意“直通车”作用。

服务发展,保障善治

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后,各地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推动依法行政,利企便民,激发了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同时,刀刃向内,认真落实《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公平正义,人民福祉

一年来,人民法院审结涉教育、就业、养老、食品安全等民生案件539.1万件,同比增长14.2%。“‘第二十条’已被唤醒”“让有罪者受惩、还无辜者清白”……传递出坚守人民立场、守护人民幸福的法治精神,从“办理一案”到“治理一片”,从“打击局部”到“聚焦整体”,司法机关跳出“办案”,关注“治理”,释放出积极效能。

材料二   Y市某县集中开展开展电动二轮车,三轮车,四轮车(以下简称电动车)、摩托车等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通过以案说法、发放宣传资料,面对面宣讲法规等形式,讲解佩戴安全头盔和规范行驶的重要性,引导驾乘人员养成安全出行的习惯,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整治一起、宣传一起、教育一群”的整治效果。

(1)全面依法治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和法治》的知识对此加以阐明。

        (2)结合材料二,运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相关知识,对该县开展交通安全专项整治的行动写一篇短评。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鲜明;②逻辑清晰,论证充分;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字数在150字左右。

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材料一 为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由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自2008年8月1日起施行。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平台经济等新业态快速发展,反垄断法在实施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迫切需要明确反垄断相关制度在平台经济领域的适用规则,加强反垄断监管,进一步完善反垄断相关制度规则。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反垄断法的决定,自2022年8月1日起施行。本次修改从首次公布征求意见稿到最终审议通过历时两年多,充分响应了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反映了反垄断法执法的新动态,并充分听取了社会各界意见,旨在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制定和修改过程是对科学立法作出的完美诠释。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说明。

材料二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系统谋划法治政府建设,全面加强顶层设计和前瞻部署。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以下是部分内容。


   

Z市乘承“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推进“数字政府+放管服改革”深度融合,开发建设涉企一站式服务平台。群众和企业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在进行手机注册登录后,可以24小时查询在办项目情况等信息,还可以办理商事签记等多个企业常用事项。同时,该市构建“1+N+3”政府行政决策模式,在“1”即市政府重大决策程序规定基础上,出台《风险评估办法》等“N”项配套细化文件,同步建立市政府法律顾问团队、社会公众参与平台、咨询论证专家库3个平台。据此,有人认为,在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该市与企业、市民之间,正进行着一场“双向奔赴”。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阐释。

材料三 为认真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进一步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不断增强学生法治意识,引导学生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树立正确的法治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某高中组织“青春与法同行,守法为梦护航”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3)假如你是该校学生,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围绕活动主题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

在法治轨道上推动高质量发展,在高质量发展中健全法治。随着我国立法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法律体系更加完备,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小题1】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__________,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小题2】(多选)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依法治国既是重要内容,又是重要保障。这表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
A.总目标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B.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最根本的要求
C.能够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D.能够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小题3】(多选)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国务院决定对8部行政法规予以修改,13部行政法规予以废止。国务院这样做(   )
A.坚持了党的领导,优化了行政法规体系
B.是在行使立法权,增强了行政法规体系时效性
C.旨在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D.有利于完善法律实施体系,促进政府公正文明执法
【小题4】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迅速发展,公民个人信息所承载的人格隐私和公共利益越来越多。用户在享受技术进步红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个人信息泄露风险。下列解决该问题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
A.人大代表调研情况→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人大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B.民主党派行使参政权→就保护个人信息建言献策→履行参政议政职能
C.公民行使监督权→举报企业及个人信息侵权行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小题5】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十多年来,我国不断完善立法规划,突出立法重点,坚持立改废释并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各地公安严格执法监督,解决执法突出问题,执法效能不断提高;我国不断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推进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司法质量、效率、公信力显著提高;“八五”普法规划扎实推进,法治逐渐成为全民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提升。
结合材料,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
【小题6】电影《第二十条》改编自真实案例,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社会现实,让人们思考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问题。该电影之所以让人反复回味,正是因为它背后一个更抽象更宏观的主题——法与正义。正义不仅应当实现,而且应当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体现在司法裁判中,使人感受到判决过程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只有司法者发自内心尊重和信仰法律,不畏千难万险乘公执法,才会让公众信仰法律,相信法治的精神能够确定性地实现。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以“守护好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为题撰写一篇短评。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