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2 组卷18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水韵江苏”是江苏文化旅游品牌。在这一品牌下,江苏各地不断摸索旅游特色发展之路,文化亮点频现。比如,“夜周庄”以周庄原生态水韵为基调、以水乡古典社区为基地,通过光影科技、艺术设计点亮湖湾、水巷、老街、古宅,让传统景区散发着时尚的色彩,诠释着“有一种生活叫夜周庄”的品牌内涵。


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夜周庄”成功的原因。
2022高二上·天津红桥·学业考试
知识点: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联系的普遍性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的含义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2020年10月26-29日,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围绕“全会公报”内容,某校高二(2)班同学开展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依据】

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则提出“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从“育新机”到“育先机”,强化了要下先手棋、抢抓机遇。 在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领域,全会提出,要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把制造强国摆在第一位,重点体现了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理念。


(1)结合材料,分析上述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内容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

【交流感悟】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之年,其中有两种观点:

甲观点: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使健康政策融入全局、健康服务贯穿全程、健康福祉惠及全民。乙观点:“健康中国”建设,是一项“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全民事业。


(2)运用《生活与哲学》中“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谈谈甲、乙同学的观点对我们的启示。

【落实行动】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确保二〇二七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这些新提法、新部署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施乡村”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应坚定信心,循序渐进,扎实推进。


(3)请你就如何推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提出2条建议并说明哲学依据?

北京是历史名城,是新中国首都。北京正在展开发展新蓝图。

【探寻城市定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市进行过多次城市总体规划,其中在城市定位上具有代表性的是:

时间

规划文件

城市定位

1958年

《北京市委关于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初步方案向中央的报告》

北京不只是我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教育中心,而且还应迅速地把它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工业基地和科学的技术中心

1983年

《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全国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

2002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

2017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北京城市战略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1)依据上述材料,谈谈北京城市定位变化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推动高质量发展】

走进新时代,北京作为首都要站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高度,不折不扣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要紧贴企业实际需求,“一对一”服务科技企业;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要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发挥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要进一步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着力减流程、优服务、降成本、强监管,既发挥好政府的作用,更要充分激发市场活力;要进一步优化法治环境,积极推进重点领域立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公平透明的法治保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高质量发展贯穿到生态环境、城市治理、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加快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2)分析新时代北京市推进高质量发展思路的哲学依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唱遍大江南北的“二十四节气”歌。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是古代中国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的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规律,凝聚了中国人对大自然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观点及方法。最初“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并指导那里的农事活动,后来我国从东北到海南都使用“二十四节气”。但是各地的人们会根据身边自然的具体变化,生产出当地合于“二十四节气”的表述,由此诞生了丰富多彩的“二十四节气”相关的本地化文化。如关于春分的农谚:华中有“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湖北有“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广东有“春分在前,斗米斗钱”。    
材料二:“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是中华民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见证。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二十四节气”还派生出了诗词、谚语、歌谣以及配合节气的民俗节庆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仅在古代,在现代“二十四节气”也已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清明节气的祭祖活动、冬至的吃饺子等。在农村,“二十四节气”仍然指导着农民的农事活动。广大老百姓也会按照节气规律来调整作息、饮食和养生等等。
(1)结合材料一,说明人们是如何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来总结和运用“二十四节气”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传承“二十四节气”的文化价值。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