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239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一定要搞好金融。美国作为全球经济最雄厚的国家,通过大规模发行国债和操控美元利息将国内金融风险向全球扩散。短短三年,美联储从暴力降息到暴力升息的极限操作直接导致美国硅谷银行爆发流动性危机并迅速演化为存款挤兑而被关闭接管。无数储户、投资者担心硅谷银行危机会引发美国乃至全球新一轮经济危机的到来。

在全球金融市场震荡不安的情况下,中国已构建“一行一局一会”新金融管理格局,金融体制机制不断完善、金融功能得到深化。党的二十大突出强调未来中国将坚持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支持乡村振兴、助力区域协调发展,守住不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以自身的稳定发展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阐述中国防范国际金融风险的应有作为。
22-23高二下·江苏苏州·期中
知识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国际关系民主化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7年,南京大学G团队、南京生物医药谷、江苏省产研院三方共建了“比较医学研究所”,并按照江苏产研院项目经理模式,成立了比较医学研究所的运营主体一Y公司,专业从事实验动物小鼠模型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技术服务。

该公司坚持“团队控股”,人才团队拥有成果所有权、处置权和特化收益权!坚持“合同科研”,围绕市场需求开展技术研发,把研究所向市场提供技术转让、技术投资、技术服务所产生的收益作为评价指标,决定研究所绩效评价和时政资金支持频度引进北大、清华、中科院等高端人才,与南京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为公司创新注入源头活水……

2022年,Y公司已累计形成超过2万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品化小鼠模型,拥有全球最大的小鼠品系资源库,为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动物模型“卡脖子”难题提供有力解决方案。

材料二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目前,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已增加到14.5亿户,网民规模达10.67亿。网络在改变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不容忽视的挑战,网络谣言、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网络信息泄露等乱象时有发生。

法者,治之端也。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依法治国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网络法治体系不断完善,网络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2023年3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指出,自1994年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中国坚持依法治国,将网络法治建设融入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持续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推动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在立法、执法、司法、普法一体推进中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依法治国之路。中国将始终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理念,推动互联网依法有序健康运行,以法治力量护航数字中国高质量发展。为网络强国建设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材料三   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保障。2023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此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主动适应时代发展潮流与现实需要。自觉对按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目标、新要求。如在党中央机构设置上。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设立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以促进金融发展、防范国内国际的金融风险;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服务于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统筹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某层政权建设,加强指导、支持、服务和管理基层社会治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Y公司是如何激发创新活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以法治力量推动网络强国建设的。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与法治》《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相关知识,阐述我国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同时要求“提高金融风险防控能力”。

材料一   从规模上看,我国资本市场已经是全球第二大市场,但还不够强。2024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建议,我国资本市场可采取“1个基石+5个支柱”的监管思路,即指高质量的上市公司作为市场之基,更合理的资金结构、更完善的基础制度、更有效的市场调节机制、更优质的专业服务和更严格的监管执法“5个支柱”系统推进;加强中长期资金入市的顶层设计,同时在中央金融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下,加强金融监管部门、财政部门、人社部门等交流互通,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增强资本市场的稳定性。

材料二   王某与李某系朋友关系。2021年1月,王某与李某共同向银行申请借款100000元,并与银行签订了《个人借款合同》,王某在借款人处签字捺印,李某在共同借款人处签字捺印。后王某与李某仅向银行支付了2021年1月27日至2023年11月21日期间的借款利息。截至2024年1月21日,王某与李某尚差欠银行借款本金100000元及利息814.98元未偿还。银行多次索要未果后,将王某与李某诉至法院。

庭审中,王某辩称,自己未使用过借款,李某为实际借款使用人,该笔借款应由李某独自偿还。

(2)结合材料二,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分析王某的主张是否会得到法院支持,并说明理由。.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把握好开放和安全的关系,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中积极谋划对外开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材料一   2024年1月1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

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金融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到外资银行、证券公司的准入,再到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产品创新,我国金融业开放的脚步从未停顿。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国有序扩大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力吸引国际资本,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取得重要进展。同时,随着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国市场的吸引力与日俱增,更多国际金融机构在中国市场落子布局。截至2023年9月末,来自52个国家和地区的202家银行在华设立了机构;截至2023年末,共有1124家境外机构进入中国债券市场,覆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持有中国债券总量为3.72万亿元人民币。

(1)有人认为,提高我国金融业的全球竞争力,必须扩大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也有人担心,扩大金融开放必然会加剧金融风险,不利于国家安全。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评析上述两种观点。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和目的,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和保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既善于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又善于塑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做到以发展促安全、以安全保发展,从而牢牢把握推动改革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

(2)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结合材料二,以“必须统筹好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关系”为结论,设计一个假言推理,并阐明理由。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