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维权有道。

拔罐是中医传统疗法。李甲到某个体保健馆做拔罐,问:“(全套拔罐)多少钱?”店员说:“85元。”做完后,他却被告知需要交2170元。店员解释说:“一个穴位85元,一共做了22个穴位,也就是1870元。再加上腰部的护理100元,你的身体还需要调理,那200元是为你后续来做时交的预付金。”李甲与商家争论未果,无奈只得把钱付了。


(1)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分析商家侵犯了消费者什么权利,并指出消费者维权之“道”。

◆“我”想创业。


   
(2)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分析“我”对创业的思考和决定所运用的科学思维方法。
22-23高三下·天津南开·阶段练习
知识点: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发散思维的方法聚合思维的方法 诚信经营 依法纳税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3月16日,李某在郑某经营的网店选中了两支品牌口红。购买前,郑某承诺所出售商品均为正品,于是李某下单并支付货款1150元。两天后李某收到商品,经验货发现两个问题:一是口红虽标注为代购商品,但并非通过海外直邮或国内免税仓发货;二是没有中文标签标注生产日期、进口化妆品批准文号等内容。李某认为购买到了假货,便把两个问题发在商品评论区。一番争执后,双方交涉无果,李某起诉至法院,要求退货,同时认为商家虚假宣传,要求郑某给予10倍赔偿。郑某认为,李某发表的评论侵犯了自己的名誉权,应当在网上公开道歉。经审理,法院判决如下:郑某违约,退还李某货款1150元;郑某构成消费欺诈,赔偿3倍货款3450元;驳回郑某诉求。

注:化妆品标签是消费者获取产品基本信息和安全性判断的直接途径。《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化妆品应当有中文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了一般消费品惩罚性构成要件,并规定主张惩罚性赔偿的,最高限额为商品价款或服务费用的3倍。


(1)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分析该判决的合法性。
(2)某班同学结合以上案例展开讨论。甲同学说:“只有双方约定,违约方才需要支付违约金,郑某没有支付违约金,所以,两人没有约定。”乙同学说:“如果商品是通过网购平台购买,就必须要有中文标签,我妈妈的口红是在专柜购买,所以,可以没有中文标签。”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对甲乙两位同学的推理进行评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