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图表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15

材料一


   

注:海上丝路贸易指数是一套月度发布的贸易发展指教体系,从不同维度衡量中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重要国家间的经贺发展水平,反映中国与海上丝路沿线重要国家间的贸易发展变化趋势。

材料二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辐射的沿线国家占全世界人口超过六成,占全球经济总量约30%。从坦赞铁路、蒙内铁路、中老铁路,再到匈塞铁路、雅万高铁……铁路不仅带去了中国的产品、技术和服务,更承载了中国同有关国家之间的友好情谊,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截至2022年8月,中欧班列经满洲里、绥芬河铁路口岸运行线已达22条,通达欧洲13个国家。除了原材料、农产品等传统货物外,越来越多的食品、消费品和跨境电商货物通过回程班列进行运输。

材料三

近年来,国际经贸规则逐渐受到国际地缘政治、区域经济效应和国家利益诉求等多层面的差异影响,中国作为全球贸易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对全球贸易体系的稳定运转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美国为维持其全球科技霸权,通过单边行政手段限制中国企业同全球其他企业的正常贸易,肆意践踏国际经贸规则,执意搞零和博弈,这不仅对全球企业的正常经营带来负面影响,还对全球贸易体系的稳定造成巨大威胁。


(1)概括和解读材料一包含的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分析中国铁路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亮丽名片的经济意义。
(3)有观点认为,中国应对美国科技霸权的关键是要联合相关国家共同抵制。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全球化”的知识评析该观点。
22-23高二下·山东·阶段练习
知识点: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今年是“一带一路”提出的十周年,中国在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中结出了众多丰硕的果实。

材料一   跨越大陆,“一带一路”为哈萨克斯坦打造东方出海口。哈萨克斯坦,世界最大内陆国,位于亚洲中部,国土面积270多万平方公里,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但是因没有“出海口”,哈萨克斯坦商品进出口受到极大限制。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时,哈萨克斯坦第一时间积极回应:“中国好,哈萨克斯坦就好。哈萨克斯坦希望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愿同中方就各自发展战略加强协调,实现共同发展。”

连云港中哈物流合作基地、“霍尔果斯-东大门”经济特区无水港串联起一条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得益于此,哈萨克斯坦不但有了直通太平洋的“出海口”,更成为连接亚洲和欧洲的重要交通枢纽。根据哈萨克斯坦铁路数据,2022年中哈间铁路货运量达2300万吨(同比增长14%)。


(1)结合材料,运用创新思维的知识,分析打造哈萨克斯坦东方出海口蕴含的智慧。

材料二   5月18日至19日,中国一中亚峰会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这是建交以来中国同中亚国家元首首次以实体形式举办峰会,在双方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各国元首就中国一中亚机制建设、各领域合作以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等交换意见,为中国中亚关系擘画新蓝图。六国坚持在兼顾彼此利益的基础上开展合作,打造更加紧密的中国一中亚命运共同体。

2022年,中亚六国元首共同宣布打造中国一中亚命运共同体,中国同中亚合作机制应运而生,中国中亚关系和地区发展愈发生机勃勃。2022年双方贸易总额超过700亿美元,创下历史最高水平;双方结成62对友好省州市;中国已成为中亚国家留学生求学的主要目的地和首选国之一;中亚是共建“一带一路”首倡之地,一列列穿行欧亚大陆的中欧班列,一条条连点成线的铁路、公路、长隧……实打实、沉甸甸的合作成果,生动诠释了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的交往真谛。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中国同中亚国家传统睦邻友好,理念高度契合,命运息息相关。世界越是纷乱,局势越是复杂,越要保持定力,加强团结,增进合作。


(2)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我国该如何从西安出发,同中亚国家睦邻友好、合作共赢,共同谱写双方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取得历史性成就,成为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平台。

材料一   10年来,中国已与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两百余份合作文件,涵盖互联互通、贸易、投资、金融、社会、海洋、电子商务、科技、民生、人文等领域;中老铁路、雅万高铁、匈塞铁路、比雷埃夫斯港等一批标志性项目陆续建成并投运,中欧班列开辟了亚欧陆路运输新通道,“丝路海运”国际航线网络遍及全球,“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教育、文化、体育、旅游、考古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化,与140多个共建国家签署文化和旅游领域合作文件。2013-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与共建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3800亿美元,其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超过2400亿美元。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世界多极化”的知识,分析“一带一路”成为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平台的原因。

材料二   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带来了国际投资的兴趣和热情,既有利于共建国家经济成长和增益发展,又有效解决公共产品供给不足问题;依托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各国全方位多领域联通,由点到线再到面,逐步放大发展辐射效应,推动各国经济政策协调、制度机制对接,创新合作模式;消除了共建国家内部、跨国和区域间的交通运输瓶颈及贸易投资合作障碍,极大提升了对外贸易、跨境物流的便捷度和国内国际合作效率;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践行共商共建共享,坚持对话而不对抗、拆墙而不筑墙、融合而不脱钩、包容而不排他,为国家间交往提供了新的范式。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全球化知识,谈谈共建“一带一路”是如何为世界经济增添活力的。
“一带一路”是一种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潮流。
材料一:
图:2010-201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及外汇储备情况(单位:亿美元)

注:中国外汇储备占全球外汇储备的30%,居世界第一。
表:2012年、2014年中国五大产业产能利用率状况(%)
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
2012年7273.771.973.175
2014年71.9低于70706360

注:产能利用率是指工业总产出对生产设备的比率。国际产能利用率正常水平为81-82%左右。高于85%表示产能不足,75%以下表明产能过剩严重。
材料二:“一带一路”涵盖欧亚非50多个国家,涉及人口占全球63%,区域经济量占全球29%,其中发展中国家居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普遍较差,提升空间巨大。很多国家缺电、缺道路、缺资金,互相间的交往不顺畅,发展差距大。
材料三:“一带一路”的倡议,是中国面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化率先提出的,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与“和平、开放、包容、互信、互利”的丝路精神,积极推进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中国要充分发挥国内各地区比较优势,重点圈定西北、东北、西南、沿海、内陆等18省市,明确各自的定位及对外合作重点方向。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二,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合理性。
(3)结合材料三,应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有关知识,说明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开展文化交流的依据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