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89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经过多年发展,浙江A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先富村”。2019年,A村携手周边24个村开启了共富之路。成立乡村振兴联合体,以产业发展为抓手,整合土地、劳动力等资源,通过产业大统筹,因地制宜分片打造有品牌特色产业带,形成产业共富联盟;成立振兴发展公司,创新入股联营模式,鼓励村民以人口、现金、资源入股,建立民宿加盟、游客分流等机制,推动A村游客向周边村庄分流,形成共建共享机制;2022年,25个行政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总收入2470.59万元,经营性收入1266.82万元,分别增长9.41%和29.56%。现在的25个村产业兴、村镇美,吸引着很多乡贤和年青人来创业。

A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探索法治乡村建设新途径。村民大会表决通过符合时代精神的《A村规民约》和《A村行业规则》;在村镇中心建设法治广场,展示优秀法治文化精神,在村路两旁竖碑叙述法治小故事,设立移动书屋免费向村民和游客提供法律小知识;成立“民情调解室”,聘请司法干部和律师,及时化解邻里纠纷、回应游客诉求;现在的A村乡风文明、治理有效。A村带领着24个村正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路上。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与法治》《经济与社会》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的知识,写一篇短文点赞A村的共富之路。要求:观点正确;知识运用准确;材料提取恰当;论述清晰;论证有力;300字以内。
(2)阐述A村建设法治乡村的做法对各地“建设法治社会”的启示。
(3)运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知识,请你为A村推进现代化建设提一条建议。
2023·浙江台州·二模
知识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建设法治社会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以来,中国对实现现代化有着强烈的追求,并为之进行了艰辛探索。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绘就了中国现代化第一份蓝图:筑公路、铺铁路、建大港……这些设想在当时被认为是天方夜谭。弹指百年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行改革开放,迈入新时代,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铁路进青藏、公路密成网、港口连五洋……中国的现代化程度已远超孙中山先生当初的设想。

材料二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速度一次次惊艳世界: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超轶绝尘”;8小时拆除一座立交桥的基建如“流光快影”;天翼云每秒310亿亿次浮点运算“神机妙算”……中国速度,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符合实际国情、顺应时代发展的确证;是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创新驱动发展理念的写照;是中国制度优越性的形象印证,展现出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是中国人民携手奋进、奋勇拼搏的鲜明例证。

中国速度昭示着: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材料三   进入新时代以来,浙江A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先富村”。2019年,A村携手周边24个村开启了共富之路。成立乡村振兴联合体,以产业发展为抓手,整合土地、劳动力等资源,通过产业大统筹,因地制宜分片打造有品牌特色产业带,形成产业共富联盟;成立振兴发展公司,创新入股联营模式,鼓励村民以人口、现金、资源入股,建立民宿加盟、游客分流等机制,推动A村游客向周边村庄分流,形成共建共享机制。A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探索法治乡村建设新途径。村民大会表决通过符合时代精神的《A村规民约》和《A村行业规则》;成立“民情调解室”,聘请司法干部和律师,及时化解邻里纠纷、回应游客诉求。现在的25个村产业兴、村镇美,乡风文明、治理有效。


(1)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概括材料一所反映出的结论。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知识,分析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能力来自何处。
(3)结合材料三,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的相关知识,写一篇短文点赞A村的共富之路。
要求:观点正确;知识运用准确;材料提取恰当;论述清晰;论证有力;300字左右。

材料一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当前要把重点放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部署加快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发展步伐,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把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对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出重点部署;重点加快养老、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塑造乡村文明新风尚。乡村振兴的推进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寄托了亿万农民对美好家园、美好生活的期盼。

材料二   浙江省A村在推进乡村振兴中,把党建引领内嵌于乡村治理的各环节、全过程,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能力;以组织亲子活动为抓手,鼓励“80”“90”后参与村委会换届竞选,让基层自治更有生气、更具活力;为解决村产业融合、绿色发展、创新驱动等问题,积极运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乡村治理清单制度等,发动村民广泛直接参与村级事务的决策、管理、监督,提升村民参与度、满意度、幸福感。

材料三   A村不断探索法治乡村建设新途径。村民大会表决通过符合时代精神的《A村村规民约》和《A村行业规则》;在村镇中心建设法治广场,展示优秀法治文化精神,在村路两旁竖碑叙述法治小故事,设立移动书屋免费向村民和游客提供法律小知识;成立“民情调解室”,聘请司法干部和律师,及时化解邻里纠纷、回应游客诉求。现在的A村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带领着其他村正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路上。


(1)结合材料一,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分析该村是如何通过基层社会治理助推乡村振兴的。
(3)结合材料三,阐述A村建设法治乡村的做法对各地“建设法治社会”的启示。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解读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

(2)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协调推进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但有人却认为,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是“冲突的”,城镇化就是“去农化”,乡村振兴就是突出“三农”,城与乡要争夺资源,二者内在不一致。综合运用矛盾和辩证思维特征的知识,简要评析上述观点并说明应如何协调推进城镇化和乡村振兴。

材料二   近年来,海南省某县以打造村级公司为抓手,积极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乡村发展模式,激发了乡村发展活力。

2021年9月,该县A村成立了自己的村级公司、该公司与周边村庄的村级企业合作,以流转土地、入股分红等形式共同建设了山兰稻种植基地、标准化蔬菜示范基地,并打通了种植、采购、仓储、配送全环节;该公司与县域国企平台公司合作,承接工程建设项目、带动122人次就业,务工收入84万元;村里还成立了乡村振兴互助联合会,把村级公司经营利润的一部分注入联合会,用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事业.

2022年,该县B村成立了自己的村级公司,该公司依托乡村振兴衔接资金转产种植了310亩红毛丹,将公司经营纯利润的10%用于发放工资和奖金,25%用于给村民分红、65%用于公司后续发展和村里的公共事务.

…………

通过打造村级公司,该县各村庄整合各类涉农、产业扶持等资金,并吸引一批社会资本进村发展集体产业。

(3)结合材料二和《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该县打造村级公司能够激发乡村发展活力的原因。

材料三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国加快了脱贫攻坚的步伐,取得了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伟大成就,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贫困标准,中国提前十年实现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

(4)结合材料三和《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分析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材料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强调,加强乡村法治教育和法律服务,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是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要求。近年来,北京市某区推进“一村一所”帮扶活动,121家律师事务所帮扶该区330个村,村民有任何法律问题,不用出村就可以找到专业律师.目前,该区有7个村被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为推动矛盾纠纷“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黑龙江省推动建制村建立起“四所一庭一中心”(司法所、派出所、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以及人民法庭、综合治理中心)联动调解机制,推进建设“一站式”非诉讼纠纷解决中心。湖南省在乡村地区建强人民调解组织,实现人民调解委员会乡村全覆盖,并配齐配强人民调解员13万余人,深入实施村(居)法律顾问制度,为群众提供咨询引导、矛盾纠纷化解等服务,法治惠民实效不断提升。

(5)结合材料四和《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对乡村振兴所起的作用。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