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39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向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致贺信强调:“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璀璨的农耕文明,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灌溉是农业文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灌溉工程的建设和运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都江堰作为大型无坝引水自流灌溉的典范,早已享誉世界,其鱼嘴分流、弯道排沙等多种精妙设计家喻户晓。从泾河引水的郑国渠、从黄河干流引水的宁夏引黄古灌区和内蒙古河套灌区,有意识地利用河流泥沙来控制土壤的盐碱化,将泥沙蕴含的有机物作为农作物肥料,变沙害为沙利。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灌溉工程的设计是如何体现创新思维的特征的。
2023·山西·模拟预测
知识点: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传承文明:

2022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致贺信强调:“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璀璨的农耕文明,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中国灌溉发展的历史与中华文明一样悠久。良渚遗址考古发现数万斤碳化稻,表明当时的水稻种植已发展到相当规模,这离不开灌溉的支撑。悠久的灌溉发展史,还衍生出丰富而独特的区域文化。一些灌溉工程遗产对灌区生态环境的维系功能同样不可或缺。在新疆,一条坎儿井就能在戈壁滩塑造一片绿洲,堪称生态命脉。灌溉工程遗产还是一种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灌溉工程遗产的保护利用,有着突出的现实意义。它们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而且至今仍有不可替代的综合效益。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保护我国灌溉工程遗产的价值。

展示智慧:

灌溉工程遗产能够延续运转千百年,至今发挥效用,在工程的规划、设计、管理等方面都有其科学性,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地理、气候环境差异很大,灌溉工程的型式和科技特征也呈现出显著的多样性。从工程类型而言,包括有坝引水、无坝引水、蓄水灌溉、拒咸蓄淡、井灌,圩田、梯田灌溉排水,以及不同形式的传统提水灌溉设施等,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的理念。


(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分析我国灌溉工程的设计建造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3)某校高三(1)班拟举行以“保护农业文化遗产”为主题的主题班会,请你就“保护农业文化遗产要加强国际合作”这一观点,撰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①观点明确,逻辑清晰;②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③字数在250字左右。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