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28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朱有勇院士,是中国工程院在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蒿枝坝村的驻村科技特派员,使农民过得好一点,农业变得强一点,农村变美一点是他一直以来的追求。

2015年,作为共产党员的朱有勇辞去云南农业大学校长职务,自告奋勇带领团队,深入村村寨寨,趟遍田间地头。在对当地进行了全面调研和精准分析后,确定了产业发展的方向,指导当地群众种出了产量高、品质优、价格好的冬季马铃薯。被当地各族群众亲切地称为农民院士

2019年,朱有勇院士向农户普及并推广电商运营经验,亲自下田做直播,创下1小时直播带货25吨马铃薯的喜人成绩。帮助澜沧县形成了一个从生产到销售的完整闭环,贫困发生率降至161%,达到了脱贫摘帽标准。中宣部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

朱有勇院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先进事迹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2022年,他被推选为二十大党代表。


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相关知识,谈谈朱有勇院士的先进事迹对于青少年的人生启示。
2022高二·云南·学业考试
知识点: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中国工程院院士、植物病理学专家朱有勇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近年来,朱有勇院士带领团队扎根深度贫困的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用科技力量改变当地贫困面貌,成为全国科技扶贫的典范。针对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特点,朱有勇选准冬季马铃薯这一增收产业,在田间地头,从开山整地、锄草追肥到后期管理,把无公害超高产技术的每个环节都向农民讲得清清楚楚。当地有大面积的松林资源,他引导农民在林下种植中药材三七。三七种植有个“连作障碍”难题,即种完一茬后,几年甚至十几年都不能在这片土地上继续种植。他带领团队模仿三七生长的环境创立仿生技术,克服了连作障碍。冬季马铃薯、林下三七、冬早蔬菜…有勇首创院士科技扶贫技能实训班,前后近1500名农民学员学成而归。

朱有勇与少数民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亲身示范和实实在在的扶贫效益让群众形成了好学向,上的精神面貌,他因此受到群众的真心爱戴,被亲切地称呼为“农民院士“。


(1)科技为边疆民族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重要支撑。运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对此观点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农民院士“朱有勇是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
(3)举办学习时代楷模朱有勇的主题班会请围绕“学英模、担使命”的主题列出两条发言要点。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