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较易0.85 引用2 组卷3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央视春晚创意节目《满庭芳•国色》从自然万物、天地四时中追寻中国传统色彩,以舞为体,以曲为韵,形成寻色、舞色、唱色三个段落。五个色系赋予五位青年舞者,四十三种颜色嵌入歌词,创排出了这样一台彰显中国古典文化之美国风歌舞节目。

“寻色”部分以娓娓道来的旋律融入古风吟唱的方式作为开篇。

“舞色”部分依次选用喷呐、古筝、笛萧、琵琶、二胡等5种中国民族乐器。

“唱色”部分更是巧妙地将43种中国颜色的名称一一列举,贯口式的歌词配以国风的旋律,五色之美不仅在于色彩和名字,更在于背后的文化底蕴。《周易》中五行对应着五色:白,代表金,主素洁忧郁;绿,代表木,清新明快;黑,代表水,主深沉宁静;赤,代表火,主激情热烈;黄,代表土,主平和安顺。这象征着中国人自古以来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

《满庭芳•国色》以其独特的内涵和视觉呈现方式,为我们喜庆祥和的除夕夜增添了更加亮丽的色彩,让广大观众眼前为之一亮。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满庭芳•国色》为什么能让广大观众眼前为之一亮?
(2)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相关知识,说明《满庭芳•国色》的创作过程体现了创新思维的哪些特征。
22-23高三下·湖南邵阳·阶段练习
知识点: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文化有着丰富的意象世界,而传统色是能够直接解读中国文化的一座桥梁。

材料一   天青、月白、浅云、海天霞……这些典雅而有诗意的词语,都是中国古人从自然万物和生活情趣中汲取灵感,赋予色彩的美丽名字。中国色的命名,源于对自然万物的真实观察,也来自人们的想象,承载着中国人看待世界的方式,蕴藏着中华民族审美基因和哲学智慧。有别于西方三原色的分类法,中国古色遵循的是“五色观”,是结合“阴阳五行说”等要素逐渐整合发展而来,并非独立静观的存在,对应天地、阴阳、方位、季节、声音,亦牵系五脏、五味、五气,关乎内心的声色与动静。古人从宇宙天地中追寻色彩,从自然万物中提取原料制色,定格在器物、绘画和建筑中,把色彩的功能衍生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中国传统色彩文化体系。


(1)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说明中国传统色彩文化体系所体现的哲理。

材料二   古往今来,气韵雅致的中国传统色穿越数千年时空,依然魅力独具。一些影视剧工作者将传统色彩运用于作品创作中,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20世纪80年代的经典国产动画片《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近几年爆款影视作品《大鱼海棠》《长安十二时辰》以中国式的画面构图、配乐和配色,备受好评。2023年春晚的创意节目《满庭芳·国色》以舞为语,以曲为韵,优雅演绎中国传统色彩,再次点燃了国人的文化自信。


(2)有人认为,只有传承中国传统色彩文化才能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加以评析。
(3)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说明中国传统色的命名运用了哪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具有什么特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1113年4月,北宋晚期著名画家王希孟,用了半年时间完成了名垂千古的绢本设色作品《千里江山图》。《千里江山图》使用了大量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颜色浓厚,颜料极易剥落,几十年来,只展出3次,即使是故宫内部的古画研究专家也难一睹真容。对于如何善待文物,一直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对待文物只能保护,不能开发利用,一旦开发利用便会导致破坏;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文物只有通过开发利用,才能得到更好保护。

材料二   900多年后的今天,后人用另一种方式完成舞蹈与美术的结合,创作出同样惊艳观众的《只此青绿》。作品在创作中循着“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的篇章纲目,探寻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趣,从情节看,它有一点穿越剧的意思,但又不是以前大家理解的那种情节性的穿越剧,旋转舞台给视觉呈现带来了更多的可能,创造出单个、多个空间,借以表现时空交错。从静态的画,到动态的舞,这不仅是跨越时空的艺术交融,更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一次精彩展示。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因为这是我们根子里的东西。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文化自信,造就了这个节目。


(1)运用“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的相关知识,评析材料一中两种观点。
(2)根据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3)结合材料二,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相关知识,说明《只此青绿》创作过程体现创新思维的哪些特征。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央视春晚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脱胎于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千里江山图》。《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画家王希孟在18岁时,用半年时间画成的,画中主要是用石青、石绿色的矿物质颜料绘成,两种颜色交织描绘着千里江山的锦绣恢弘。

“无名无款,只此一卷,青绿千载,山河无垠”。这一讲述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创作历程的舞台诗剧,以饱含哲思的中国传统美学意蕴征服了观众的心,用舞蹈之美引领观众,步入充满现代意蕴的中华美学殿堂。


        从审美角度来说,舞蹈以《千里江山图》为背景呈现作品独特的美学意境,具有一定的审美意义和创造性。从创作手法来说,幕后团队将美丽的江山画卷、青绿山水搬上舞台,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呈现出云山雾罩、人在画中、画外有画的惊艳场景。舞台上,舞者长裙曳地,挥袖生风,舞出山水相依之感。舞者眉眼锋利,绛唇高髻,利落甩袖,将中国古典式审美娓娓道来的同时,也充满了力量与韧性。它也是传统美学走向新时代的讯号与灵感。从传播的角度来说,央视春晚通过网络媒体进行传播,让人们不仅了解了作品的创作过程,同时也对外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

当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喜爱传统文化,整个大环境正越来越多地寻根传统文化。具有传统文化元素的节目层出不穷,这些以传统文化为底色的创新节目,不断推陈出新,让经典在不同时代中焕发独特光彩,在传承中拥有新演绎。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只此青绿》的创作对“让经典在传承中拥有新演绎”的借鉴意义。
(2)假如你的一位朋友没有看过该作品,你想要向他推荐,请拟写一条推荐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