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复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36

三、健全法治保障人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妇女权益保障。党的十八大首次将“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写入党的施政纲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保障妇女儿童权益。”

为了贯彻党中央保障妇女权益的相关精神,全国人大依据我国立法的相关程序开展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修订工作。修订过程中,全国人大代表和有关法律专家学者多次就修改完善妇女权益保障法提出议案或者建议。修订草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后两次网上公开征求意见,共有8万多位网民提出了423719条意见,其中包括律师、专家学者、妇女权益保障组织、基层群众、妇女代表等各方意见。2022年10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

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全面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不断丰富妇女权益保障制度内容;根据新时代妇女工作特点和妇女事业发展要求强化特殊保护;完善政府相关保障措施,强化妇女联合会等有关方面的保障职责。

【小题1】妇女权益状况反映了一个国家人权保障的整体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妇女事业发展,把保障妇女权益作为坚定的国家意志。
(1)《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三十二条妇女依法享有生育子女的权利,也有不生育子女的自由。该法条属于(     )
A.联言判断B.选言判断C.假言判断
(2)《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用人单位在招录(聘)过程中,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不得限定为男性或者规定男性优先;除个人基本信息外,不得进一步询问或者调查女性求职者的婚育情况。该规定可以有效保护妇女(     )
A.名誉权 B.平等就业权
C.取得劳动报酬权 D.享受社会福利权
【小题2】陈某李某为一对恩爱夫妻。丈夫陈某为一家公司高管,年薪颇丰,妻子李某工作时收入不高,生子后索性辞职全职照顾年幼儿子。家庭财务主要由妻子管理,夫妻商量新生儿随母亲姓李。陈某妈妈心怀不满,认为儿子挣钱多,理应掌握家庭财务权;中国传统是孩子随父姓,其孙子理应随儿子姓陈。
根据婚姻关系的有关内容,简要评析陈某妈妈的观点。
【小题3】综合学科内容,从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角度,论述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修改如何更有效保障妇女权益。
要求:
(1)综合运用所学内容概括妇女权益保护法的修改过程和内容,联系论题形成总论点;
(2)理论论证中论题、总论点、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论述逻辑准确、连贯、完整;
(3)概括地引用上述案例进行事实论证,以充分支持分论点;
(4)准确使用思想政治学科术语;
(5)建议论述篇幅400字左右。
2023·上海黄浦·一模
知识点: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夫妻地位平等推进科学立法的要求心中有数上职场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三、弘扬法制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今年是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124日是第九个国家宪法日,124日至10日是上海市第三十四届宪法宣传周。期间,上海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为主题,深入开展各项主体活动,大力加强宪法学习宣传,让宪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让宪法主题元素遍及申城大街小巷,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小题1】2021年,上海发布《法治上海建设规划(2021-2025年)》,强调指出:“科学谋划、统筹推进法治上海建设各项工作,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这一要求体现的哲学道理是______
【小题2】(多选)法律实施过程中要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下列举措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是(     
A.承担职能,加强政务诚信的建设,治理政府失信行为
B.全面推行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
C.建成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全面实现“一网通办”
D.加强人权的司法保障,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
【小题3】(多选)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法院依法办理各类审判监督案件178万件;刑罚执行变更案件386万件;改判刑事案件1.1万件。各类执行变更或改判的案件比各类审判案件还多是为了(     
A.维护公平正义,实现公正司法
B.建设法治政府,严格执法办事
C.实现有法可依,进行科学立法
【小题4】全会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依法治国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健全,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党运用法治方式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增强。建设法治中国,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人民民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B.依法撤销与宪法不一致的规范性文件
C.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基础
【小题5】诞生于1979年的地方组织法,一直是关于我国地方人大、地方政府的组织和工作制度的基本法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地方组织法也不断与时俱进,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此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的地方组织法修正,践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地方组织法修改过程,多次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各省区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高校等各方意见;立法机关工作人员奔赴多地调研,倾听来自基层一线的真实声音,掌握实际情况和工作经验;草案先后两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并在网上全文公布,共征求到1100多条社会公众意见……。

经过修改的地方组织法修正草案更是从内容上贯彻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有代表表示:“我是一名基层干部,我对草案关于人大代表要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规定很有感触”;“草案明确要求地方各级人大、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和地方各级政府要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草案以立法形式明确街道办事处的职责范围,释放了发扬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信号”,为发展更有质量、更有活力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法律保障。


综合学科内容,请从“科学立法”的角度,论述此次地方组织法的修订有助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要求:
(1)综合运用所学内容概括此次地方组织法的修订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联系论题,形成总论点;
(2)理论论证中论题、总论点、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论述逻辑较准确、连贯、完整;
(3)概括地引用上述案例进行事实论证,以充分支持分论点;
(4)准确使用思想政治学科术语;
(5)建议论述篇幅限制在400字左右。

坚定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2023年12月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关于2023年备案审查工作情况的报告》,向社会披露了一批年报案例,坚决纠正违宪违法规范性文件。

有的地方性法规规定,全面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有公民和企业就此提出审查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经审查认为,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对于销售、燃放符合质量标准的烟花爆竹未作全面禁止性规定;有关地方性法规关于全面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与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有关规定不一致,应当按照上位法规定的精神予以修改。经沟通,制定机关已同意对相关规定尽快作出修改。

有的市辖区议事协调机构发布通告,对涉某类犯罪重点人员采取惩戒措施,其中对涉罪重点人员的配偶、子女、父母和其他近亲属在受教育、就业、社保等方面的权利进行限制。有公民对此提出审查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研究认为,有关通告对涉罪人员近亲属多项权利进行限制,违背罪责自负原则,不符合宪法的原则和精神,也不符合国家有关教育、就业、社保等法律法规的原则和精神。与有关主管部门督促有关机关对通告予以废止。

【小题1】全国人大常委会纠正与宪法相抵触的规范性文件,体现其行使(     
A.立法权B.决定权C.监督权
【小题2】促进备案审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是备案审查工作的一条主线,其惯常路径是在备案审查中积累经验,及时凝练为工作机制,进一步升格为国家法律规范。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近年来涉及备案审查规范入法的法律修改密集出现的原因在于(     
A.相关法律条款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B.审查的持续开展提升了对相关问题的认识
C.不断加强关于科学立法理念的学习与认同
【小题3】3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听取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的报告。
(1)(多选)报告提出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依宪立法……审议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并决定提请本次大会审议,这是保障国务院依宪依法履行职责的重大举措。面对提交给大会的修订草案,本届全国人大代表需要该议案进行(     )
A.审议
B.表决
C.提案
D.质询
(2)(多选)报告指出要落实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在维护特别行政区国家安全上,一些兜底性的,特别行政区没有能力处理的国家安全问题,由中央执行;特别行政区承担一些具体的责任。这一制度设计体现了(     )
A.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地位
B.我国的国家机构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划分职权
C.我国作为主权国家拥有保卫自己独立的权利
D.“一国两制”应当为维护国家统一与安全服务
【小题4】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关于完善和加强备案审查制度的决定》,强调“认真研究涉宪性问题,及时督促纠正与宪法相抵触或者存在合宪性问题的规范性文件”,确立了开启备案审查专题立法的里程碑。
结合材料,从法治国家的角度,论述全国人大常委会完善备案审查制度的意义。
要求:
(1)综合所学概括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备案审查工作的意义,联系论题形成总论点;
(2)理论论证中论题、总论点、分论点逻辑一致,论述逻辑准确、连贯、完整:
(3)概括地引用上述材料进行事实论证,以支持论点;
(4)准确使用思想政治的学科术语;
(5)建议论述篇幅400字左右。

护江河安澜保国泰民安

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确立国家“江河战略”,擘画国家水网建设,我国大江大河治理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开展长江、黄河保护立法,是党中央部署的重大立法任务。全国人大常委会围绕长江、黄河保护立法开展调研,国务院对长江、黄河保护立法起草工作作出专门部署。长江、黄河保护法草案发布后,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20年12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长江保护法。2021年12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黄河保护法,这为长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

从守护岁岁安澜到坚持节水优先,从保护生态环境到改善民生福祉,长江、黄河保护法的正式施行,为长江、黄河焕发新颜提供了新动能。

【小题1】长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这反映了(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C.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D.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小题2】(多选)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分组审议了长江保护法草案三审稿。经过草案一审稿、二审稿的两次审议修改,草案三审稿内容更加丰富,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更强。最后,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长江保护法。这体现了(     
A.科学立法的基本要求B.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
C.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决定权D.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
【小题3】《长江保护法》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长江流域省级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国家长江流域协调机制的决策,按照职责分工负责长江保护相关工作。长江流域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落实本行政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促进资源合理高效利用、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维护长江流域生态安全的责任。上述规定明确了在长江保护方面的(     
A.侵权责任B.违约责任C.政府责任
【小题4】(多选)九曲黄河万里沙。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泥沙淤积与洪水风险相伴。保障黄河安澜,必须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的“牛鼻子”。这(     
A.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B.把握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C.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坚持了内外因辩证统一
【小题5】结合材料,从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角度,综合所学,论述长江、黄河保护法出台与实施是如何护江河安澜,保国泰民安的。
(链接: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要求:
(1)概括长江、黄河保护法出台与实施护江河安澜,保国泰民安的举措与具体表现;
(2)论题、总论点、分论点具有内在一致性,论证逻辑合理、连贯、完整;
(3)引用材料(也包括第9——12题的试题材料)进行事实论证,以支持论点;
(4)准确使用思想政治学科术语;
(5)建议篇幅400字左右。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